[发明专利]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0311.6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妍;朱叶;于翠萍;方琳;周婷婷;李慧超;张海彬;王冬;郑海筝;岳红;朱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4;C12M1/12;C12M1/00;C12Q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陈晓蕾 |
地址: | 13003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微生物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罩壳(2),所述固定罩壳(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外圈套设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的上方铰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上方设有放置板(7),所述连接杆(6)的一侧连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外圈套设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内部设有挤压弹簧(10),所述支撑杆(8)的上方焊接有夹板(11),所述检测箱体(1)顶部内壁安装有观察探头(12),所述检测箱体(1)的顶部设有读取识别模块(13),所述检测箱体(1)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正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正面铰接有挡板,所述检测箱体(1)的两侧箱壁内焊接有隔离板,且隔离板上开设有检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两侧箱壁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检测箱体(1)的箱体内壁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双向螺杆(4)贯穿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远离连接杆(6)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另一端与挤压弹簧焊接,所述套筒(9)的两侧开设有杆通孔,所述支撑杆(8)贯穿杆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与固定罩壳(2)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罩壳(2)与检测箱体(1)的箱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观察探头(12)与读取识别模块(13)和控制面板(1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灯与控制面板(14)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模块和系统传输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检测所需材料,包括载玻片、滴管和镊子,将滴管内的血清样本底至载玻片上,获取病原微生物样本;
S2、将载玻片通过镊子放置到检测箱体内的放置板(7)上,同时将驱动电机(2)、观察探头(12)和读取识别模块(13)启动;
S3、所述观察探头(12)将观测到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读取识别模块(13)进行识别,所述读取识别模块(13)将识别到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读取,并通过系统传输模块进行传输;
S4、所述系统传输模块将病原微生物种类传输至智能终端模块,所述智能终端模块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并生成对应抗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识别模块(13)包括图像识别单元,所述智能终端模块包括云端信息系统,智能终端模块用于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云端系统内查找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03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