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症监护领域的脓毒症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5852.X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隆云;刘大为;周翔;王小亭;何怀武;王郝;朱卫国;苏龙翔;李冬凯;陈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郑德龙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症 监护 领域 脓毒症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的脓毒症预警系统,包括:采集服务器,采集病人的动态监测数据;云平台,与采集服务器通信连接,且包括:接收模块,接收动态监测数据;存储模块,存储动态监测数据和报警触发条件;报警模块,当动态监测数据满足报警触发条件时发出报警信号;可疑脓毒症部位筛查模块,根据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临床脓毒症症状及其对应的检查结果并结合预先制定的筛查规则筛查可疑脓毒症部位;及决策模块,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抗脓毒症治疗方案;以及医护终端,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报警事件和抗脓毒症治疗方案。本发明能够基于全方位的临床数据自动识别报警事件发生并自动报警;基于报警自动制定抗脓毒症治疗方案辅助临床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的脓毒症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室(ICU),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可实现治疗、护理、康复同步进行,为收治的各种危重症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术后早期康复等服务,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将危重病人集中在一起,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为此,ICU专门配备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同时,ICU还设有中心监护站,监护站的医护人员可以在站内直接监测所有正在监护的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
在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中脓毒症的发病率较高,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重症患者是否出现脓毒症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警以及发出脓毒症报警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进行救治是重症监护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脓毒症进行报警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则可能会直接危及病人生命,为此医护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上述仪器采集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汇总、归纳和分析以判断重症患者是否出现脓毒症并提出相应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救治。因此,当重症患者出现脓毒症时,医护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很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另外,在制定抗脓毒症治疗方案过程中,临床医生仍存在较多误区,制定的治疗方案不规范、没有针对性。
综上,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亟待需要一种能够基于全方位的临床数据自动识别脓毒症事件发生并自动报警并基于报警自动制定有针对性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辅助医生治疗的医疗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的脓毒症预警系统,能够解决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对重症脓毒症做出反应并制定出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等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重症监护的脓毒症预警系统,包括:
采集服务器,用于采集病人的动态监测数据;
云平台,与所述采集服务器通信连接,且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服务器上传的所述动态监测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动态监测数据和预定义的报警触发条件;报警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动态监测数据满足所述报警触发条件时发出报警信号;可疑脓毒症部位筛查模块,用于根据在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所述报警信号之后上传到所述云平台的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临床脓毒症症状及其对应的检查结果并结合预先制定的筛查规则进行可疑脓毒症部位的筛查;以及决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疑脓毒症部位筛查模块的筛查结果制定抗脓毒症治疗方案;以及
医护终端,包括显示装置,用于在所述医护终端接收到所述报警信号之后显示相应报警事件和响应于医护人员输入的指令而显示所述抗脓毒症治疗方案。
以上所述的用于重症监护的脓毒症预警系统,优选地,所述报警触发条件为:
a.在预定时间窗内△SOFA≥2;或者
b.在所述预定时间窗内△SOFA≥2,且在所述预定时间窗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且在所述预定时间窗内血气乳酸最大值≥2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触电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