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恢复直流熔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1729.0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妍佩;秦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妍佩 |
主分类号: | H01H87/00 | 分类号: | H01H87/00;H01H71/24;H01H71/32;H01H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恢复 直流 熔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恢复直流熔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有负载电阻、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所述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共同相抵有发热杆,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有与活动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推板。优点在于:在总电路过载时,电路中电流激增,使得发热杆的发热量增大,进而使得受热腔内的二氯甲烷溶液受热蒸发,并且在拦截板的阻碍下,得以在受热腔内部积累,最终以喷射的方式进入到活动腔中,使得推板得以带动发热杆移动,使得发热杆脱离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使得整个电路断开,避免过载电流对用电器及电路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恢复直流熔断器。
背景技术
熔断器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在电力系统中,为防止电力系统中电流过大导致线路损坏,通常需要设置熔断器。
目前的熔断器主要包括一次性熔断器和可恢复熔断器;目前的一次性熔断器,一旦烧断,则需要整体更换,十分不便,且人为的更换十分不便,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的可恢复熔断器,主要形式为双金属片热继电器,其通断部件由不同热形变系数的双金属片构成,当电流过大,使双金属片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由于形变而断开接触,直至冷却后再接通;但是形变金属在多次形变后非常容易损伤,使得熔断器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合大面积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需人工恢复通电较麻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自恢复直流熔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恢复直流熔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有负载电阻、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所述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共同相抵有发热杆,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有与活动腔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活动腔的上端贯穿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推板的上端与发热杆的下端共同固定有与散热槽内壁密封滑动连接的导热柱,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的受热腔,所述受热腔内部设有动力触发机构,所述外壳上端内壁设有延时机构。
在上述的自恢复直流熔断器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于受热腔内底部的隔绝套筒,所述隔绝套筒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动腔内部连通的喷出槽,所述喷出槽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拦截板,所述受热腔的底部贯穿开设有与活动腔内部连通的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内部设有单向阀。
在上述的自恢复直流熔断器中,所述延时机构包括固定于外壳内顶部的电感线圈,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有电磁铁,所述发热杆的底部固定有圆环形的永磁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在总电路过载时,电路中电流激增,使得发热杆的发热量增大,进而使得受热腔内的二氯甲烷溶液受热蒸发,并且在拦截板的阻碍下,得以在受热腔内部积累,最终以喷射的方式进入到活动腔中,使得推板得以带动发热杆移动,使得发热杆脱离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使得整个电路断开,避免过载电流对用电器及电路的损伤;
2、本发明中,在过载断路后,电感线圈将对电磁铁反向供电,进而使得电磁铁产生方向磁场并推动发热杆移动,使得发热杆得以保持与第一接电板及第二接电板的断开状态,使得整个电路的断开时间增长,进而使得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过载用电器,保证电路负载合理,避免恢复通电后仍出现过载现象;
3、本发明中,在电感线圈放电结束后,电磁铁将不再对从磁铁产生推力,进而使得发热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上移复位,进而再次连接第一接电板和第二接电板,使得整个电路恢复通电,不需要人为的操作便能在一定时间后自动恢复通电,减少了人为操作,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妍佩,未经吴妍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