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并联混合式多层多股无线充电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9944.7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2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姚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德门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丁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并联 混合式 多层 无线 充电 线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并联混合式多层多股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线圈底板和充电线圈,充电线圈包括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外圈并联线圈包括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均包括多股线圈,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通过并联孔相互并联连接并更换股间顺序,内圈串联线圈包括设于线圈底板正面的第一串联线圈和设于线圈底板反面的第二串联线圈,第一串联线圈通过过孔串联连接并更换股间顺序,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的电流螺旋方向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双层串并联混合、股间换序的结构提升线圈的品质因素Q值、电感、耦合系数和线圈间互感,在保证充电线圈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尤其是涉及一种串并联混合式多层多股无线充电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无线充电功能越来越多的被集成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终端里。无线充电的作用是替代之前传统的有线充电模式,实现更便捷的移动方式充电,无线充电可以实现为手机集合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设备充电铺平道路。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无线终端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市场之中。
当前很多终端设备往轻薄和小型化发展,留给无线充电的空间相对较小,为了满足各种性能要求,在不改变无线充电面积厚度的条件下提高充电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充电线圈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现有的充电线圈大多采用双面单股的并联方式,即充电线圈组包括两层充电线圈,这两层充电线圈相互并联,这种线圈设置方式,线圈之间的互耦较弱,线圈的品质因素Q值和电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串并联混合式多层多股无线充电线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串并联混合式多层多股无线充电线圈,包括线圈底板和充电线圈,所述的线圈底板上设有引出端、并联孔和过孔,所述的充电线圈包括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所述的外圈并联线圈包括设于线圈底板正面的第一并联线圈和设于线圈底板反面的第二并联线圈,所述的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均包括多股线圈,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通过并联孔相互并联连接并更换股间顺序,所述的内圈串联线圈包括设于线圈底板正面的第一串联线圈和设于线圈底板反面的第二串联线圈,所述的第一串联线圈通过过孔串联连接并更换股间顺序,所述的外圈并联线圈和内圈串联线圈的电流螺旋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包括螺旋绕设M圈的N股线圈,对应地,所述的第二并联线圈包括螺旋绕设M圈的N股线圈,所述的第一串联线圈包括螺旋绕设P圈的N股线圈,对应地,所述的第二串联线圈包括螺旋绕设P圈的N股线圈,其中,M、P均大于等于1,N大于等于2,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最外圈的绕设起始端连接引出端,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最内圈的绕设结束端连接第一串联线圈最外圈的绕设起始端,所述的第一串联线圈最内圈的绕设结束端穿过过孔连接第二串联线圈最内圈的绕设起始端,所述的第二串联线圈最外圈的绕设结束端连接引出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均包括X个并联线圈段,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中相应的并联线圈段的首尾分别通过并联孔连接,所述的第一并联线圈和第二并联线圈中相邻的的并联线圈段的N股线圈中的部分线圈更换线圈由外到内的股间顺序后连接,并且连接后每股线圈都有电流流通。
优选地,所述的线圈底板上设有N个过孔,所述的第一串联线圈的的N股线圈穿过过孔连接第二串联线圈的N股线圈,所述的第一串联线圈和第二串联线圈的N股线圈由由外到内的股间顺序不同。
优选地,所述的线圈底板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的线圈底板的反面上设有第三引出端,所述的第二引出端和第三引出端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的第一引出端连接第一并联线圈最外圈的绕设起始端,所述的第三引出端连接第二串联线圈最外圈的绕设结束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德门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德门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