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8421.0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向阳;戈宏伟;王继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3/042 | 分类号: | H01R4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博文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准 手动 数字 压接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包括相互铰接的定手柄和动手柄、以可整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定手柄上的压接头及调节压接头与定手柄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动手柄用于驱动压接头进行压接操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通过可视化的补偿调节为人为操作压接钳带来极大便利,极为准确地保证了压接质量,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操作快捷,能够实时查看压接直径,并可根据压接头的实时磨损情况提供及时补偿校准,保证压接钳的压接质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压接杆数量用以压接导线和管型端子,接触点的增加使得压接时更加的稳定,可以有效防止压坏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型端子的导线压接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
背景技术
电线压线钳是一种用冷压的方法来连接铜、铝电线的五金工具,常见的电话线接头和网线接头都是用压线钳压制而成的,由于压线钳在冷压接线领域的灵活性,使得压线钳在冷压连接电线和端子时应用非常广泛,实际生活中,电线的直径各不相同,且不同电线之间直径相差非常小,这就对压线钳的调节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点压式压线钳在调节时,只能通过经验选择端子并用试压的方式进行压接,不能进行准确的量化调节,压接的质量无法保障。对于压接头的磨损无法提供补偿,使得压线钳的压接质量不断下降。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能够实时查看压接直径,并可根据压接头的实时磨损情况提供及时补偿校准,保证压接钳的压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能够实时查看压接直径,并可根据压接头的实时磨损情况提供及时补偿校准,保证压接钳的压接质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压接杆数量用以压接导线和管型端子,接触点的增加使得压接时更加的稳定,可以有效防止压坏端子。
本发明的可校准式手动数字压接钳,包括相互铰接的定手柄和动手柄、以可整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定手柄上的压接头及调节压接头与定手柄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动手柄用于驱动压接头进行压接操作,动手柄由一整块钢板切割磨削形成,定手柄由上下两块钢板切割磨削形成相应形状之后铆接而成,动手柄中间空腔用于安装调节组件及压接头。
进一步,所述压接头包括压接圆盘及压接杆,所述压接圆盘中心开设有用于待压接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压接圆盘上沿半径方向设置有多个滑槽,所述压接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周向均布设置于所述压接圆盘上,多个压接杆呈中心对称的方式设置于压接圆盘上,在动手柄的驱动下朝向压接圆盘的中心移动对待压接导线进行压接操作,受力均衡,压接质量高。
进一步,所述动手柄上开设有用于驱动压接头进行压接操作的适形孔,所述适形孔具有随动手柄朝向定手柄靠近转动时驱动所述压接杆向压接圆盘中心滑动的渐变斜口,渐变斜口抵接压接杆的表面在动手柄朝向动手柄转动时会驱动压接杆朝向压接圆盘的中心移动并压接待压接导线,由于渐变斜口的作用面横截面的曲率半径为连续变化的,所以压接杆的压接压力也是连续均衡的增加,在压接接线时可以更好地保证接线稳定。
进一步,所述压接杆的首端为压接端朝向所述压接圆盘的中心,末端通过复位弹簧抵接于所述渐变斜口表面,所述渐变斜口与所述压接杆一一对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压接杆的末端(远离压接圆盘中心的一端)始终抵靠于渐变斜口的表面,在按压动手柄向定手柄转动时,压接杆沿压接圆盘的直径方向向压接圆盘的中心靠近。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定手柄上的连接板及调节连接板旋转角度的调节螺杆,所述压接圆盘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压接圆盘的通孔开设有用于待压接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作用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调节端穿出定手柄外并与调节指轮螺纹连接将调节指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调节螺杆的直线运动驱动连接板绕其旋转中心旋转,连接板的旋转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压接杆末端与渐变斜口的抵接位置范围,进而改变压接杆在滑槽内的滑动范围实现对压接杆磨损的补偿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8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