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医用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5536.4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8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辉;薛航;周武;李卉;米博斌;刘毅;刘静;熊元;胡良聪;刘梦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陈文净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医用 抗菌 促愈水 凝胶 敷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本体和蒸馏水,所述抗菌促愈水凝胶本体由蒸馏水、聚丙烯酰胺、季铵化壳聚糖和基质胶组成。本发明中,采用了基质胶和季铵化壳聚糖,基质胶不仅促进创面上皮化、血管化、神经化的形成,而且可以诱导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的再生,更好的恢复组织外观及功能,季铵化壳聚糖是抗菌效果最强的壳聚糖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聚丙烯酰胺三维多孔的网络结构能为修复细胞的迁移增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能抑制创面的快速收缩,提高修复效果,而且机械强度好,刚好可以弥补天然聚合物机械强度差的缺点,本发明实现了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了创面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创面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创面修复一直是骨科、整形外科、手外科面对的常见问题,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植皮、皮瓣或皮肤牵张闭合,此外用组织工程手段解决创面修复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且有的修复效果可以达到很好的程度,其中的代表种类有水凝胶、人工真皮、脱细胞基质等,其主要目的都是构建一个有利于创面修复的微环境,促进相关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从而达到闭合创面的目的,但有些合成方法复杂,原料价格昂贵,不适合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植皮、皮瓣手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会造成供区组织丢失和瘢痕形成,影响外观及功能,因此如果出现一种制备简便,经济实惠,修复效果又好的组织工程产品会极大的造福广大患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医用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用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本体和蒸馏水,所述抗菌促愈水凝胶本体由蒸馏水、聚丙烯酰胺、季铵化壳聚糖和基质胶组成,且各成分配比如下:蒸馏水10-20份;基质胶70-80份;聚丙烯酰胺0.8-1.2份;季铵化壳聚糖8.8-9.2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蒸馏水与聚丙烯酰胺混合搅拌形成聚丙烯酰胺溶液,且蒸馏水体积占总体积的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季铵化壳聚糖与蒸馏水混合搅拌形成季铵化壳聚糖溶液,且蒸馏水体积占总体积的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丙烯酰胺溶液与季铵化壳聚糖溶液与蒸馏水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且蒸馏水体积占总体积的40%。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基质胶中,充分混合搅拌,得到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本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聚丙烯酰胺初始状态为颗粒状固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季铵化壳聚糖初始状态为颗粒状固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抗菌促愈水凝胶本体经过冷却和无菌灌装后形成成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成品包括冷却后的抗菌促愈水凝胶敷料本体和无菌储藏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5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可变布局智能座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面丝印导电玻璃电容式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