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外机、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3773.7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关;张仕强;焦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2 | 分类号: | F24F1/22;F24F11/89;F24F11/70;F24F11/64;F24F14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外机、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其中,该空调外机包括:用于与空调内机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压力检测装置,一端连接至第一接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接口,用于检测从空调外机流出的冷媒压力以及在空调运行时旁通冷媒。本发明将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外机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检测外机流出的冷媒压力,准确反馈配管压力,采取措施将运行压力控制在配管承压范围内,避免更新空调但不更换配管时新冷媒运行压力超出原配管承压范围,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空调带液运行时,利用压力检测装置可将低温液态冷媒旁通至压缩机处,经气液分离后进入压缩机,给压缩机降温,避免压缩机缺氟运行而高温烧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商用多联机发展至今,上一代R22(制冷剂,也称冷媒)多联机已投入使用十多年,诸多问题已经凸显。目前市场上有很大的R22多联机更新需求。
由于多联机系统配管复杂,如果更换配管系统,则需要破坏业主的内装结构,且工程量大、成本高。如果保留配管系统,只更换机组,R410A(新型制冷剂)运行时的压力比R22运行时的压力高,原配管满足R22冷媒运行时的承压要求,更换为R410A冷媒系统后,原配管承压能力将无法满足正常R410A冷媒系统。所以对于更新多联机,原配管中的冷媒压力必须控制在R22冷媒系统运行压力范围内,以达到不更换连接管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多联机中高压传感器安装在压缩机出口,距连接管的距离较远,无法准确反馈原配管的压力,也就无法对更新后的多联机的配管压力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制冷/制热时,机组性能很难正常发挥。
针对现有技术中空调更新时新冷媒的运行压力超出原配管承压范围而影响运行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更新时新冷媒的运行压力超出原配管承压范围而影响运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用于与空调内机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口,用于检测从所述空调外机流出的冷媒的压力,以及在空调运行时旁通冷媒。
可选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阀门以及与所述阀门相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阀门的开闭情况检测不同运行模式下从所述空调外机流出的冷媒压力。
可选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具体用于在空调运行时,通过处于开启状态的所述阀门旁通冷媒。
可选的,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开启以及在制热模式下关闭;第二阀门,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关闭以及在制热模式下开启。
可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和/或,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电磁阀或电子膨胀阀。
可选的,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第一压力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一接口处,用于在检测出冷媒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时断开。
可选的,所述空调外机还包括:第二压力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二接口处,用于在检测出冷媒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时断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外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外机,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根据所述当前运行模式检测从空调外机流出的冷媒的压力数据;根据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和所述压力数据控制空调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3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