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2336.3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范维旺;张天泽;李一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3;C02F1/465;C02F1/4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黄凡凡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絮凝 技术 含油 污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内盛装有含油污水,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液管连接电絮凝装置的下部,所述电絮凝装置的上部通过排液管连接沉降罐的下部,所述沉降罐的上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有直流电源。本系统将反应池与沉降罐紧邻并且采用分体式设计,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电极板间距设计合理,有利于加速絮凝体的沉降运动和气泡的上浮运动;电极板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简化了接电装置和电极板的更换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采的中期甚至后期,随着对油田开采方式的改变,采出油中含水量不断增加,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如果这些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开展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实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分别存在耗能大、投资费用高、设备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含油污水处理领域亟需高效、节能、经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电絮凝技术去污能力强,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且经济性好、环境相容性高,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方法。随着我国环保战略的实施,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电絮凝技术去除污染物的过程较复杂,其反应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气浮作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以微小气泡形式出现的气体,与原水中的乳状液、胶体等污染物粘附在一起升至水面而被除去。电絮凝产生的气泡比加压气浮产生的气泡小很多,因而其气浮能力要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好。(2)絮凝作用。“牺牲阳极”产生的金属阳离子在水中水解、聚合,生成一系列的多核水解产物,这类新生态氢氧化物的活性较高、吸附能力较强,是很好的絮凝剂,与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可溶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结合生成较大絮状体,经沉淀、气浮被除去。这一过程与化学絮凝的机理相似,包括电荷中和、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等过程。(3)氧化-还原作用。在电流作用下,原水中的有些有机物被氧化为较低分子有机物,甚至有些被氧化为CO2和H2O。同时,阴极产生的新生态氢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而使得污染物降解。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往往是上述几种机理共同或交互发挥作用,或在不同的反应阶段、特定的水质条件及操作环境下以某种机理表现的更为明显,占主导作用。
目前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反应池和沉淀池采用一体式设计,设备占地面积大,沉降分离时间较长,处理效率不高,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并且其极板都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着极板更换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其将反应池与沉降罐紧邻并且采用分体式设计,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其电极板间距设计合理,有利于加速絮凝体的沉降运动和气泡的上浮运动;其电极板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简化了接电装置和电极板的更换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电絮凝技术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内盛装有含油污水,所述污水池通过进液管连接电絮凝装置的下部,所述电絮凝装置的上部通过排液管连接沉降罐的下部,所述沉降罐的上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电极板,所述电极板电连接有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与所述排液管上均设置有流量泵。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8cm。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极板通过不导电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宝沃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2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