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672.3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0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缪新余;刘旭;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昊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10 | 分类号: | H02H3/10;H02H3/06;H02H3/20;H02H3/24;H02H3/3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钱磊 |
地址: | 3256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闸 漏电 保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漏电检测电路模块、欠压、过流、缺相、断零检测电路模块和采样电路模块,所述采样电路模块通过漏电零序互感器电性连接于漏电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欠压、过流、缺相、断零检测电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用于实时显示参数的显示模块。本发明当线路出现故障、继电保护使断路器跳闸后,经短时间间隔后使断路器重新合上,大多数情况下,线路故障是暂时性的,断路器跳闸后线路的绝缘子和空气间隙能得到恢复,再次重合能成功,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漏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漏电断路器的主要作用是漏电保护以及过载保护等,其不具有自动重合闸、记忆功能、欠压保护、过压保护、缺相保护、断零保护和自诊断功能,且漏电检测存在死区,对剩余电流不能自动跟踪,故而现有的漏电断路器的功能较单一,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三相线路四线制电网中,各负载均为相位接法,若零干线断裂,零线电位就会发生便宜,则民用电220V会突然升高到380V,或突然下降到几十伏,不论电压升高与降低,这都会烧坏一大类或大片用电设备,并可能引发电器火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各负载均为相位接法,若零干线断裂,零线电位就会发生便宜,则民用电220V会突然升高到380V,或突然下降到几十V,不论电压升高与降低,这都会烧坏一大类或大片用电设备,并可能引发电器火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合闸漏电保护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漏电检测电路模块、欠压、过流、缺相、断零检测电路模块和采样电路模块,所述采样电路模块通过漏电零序互感器电性连接于漏电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欠压、过流、缺相、断零检测电路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用于实时显示参数的显示模块;
所述采样电路模块包括整流桥、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器,所述整流桥的引脚分别连接到采样电路模块、整流桥的引脚接地以及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器并联在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器连接处接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输出采样信号,并通过漏电零序互感器输入至漏电检测电路模块;
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接地电流并输出零相电流的零相变流器、第二电容器和滤波电路模块,所述漏电检测电路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用于放大检测到的漏电电流的放大电路模块。
优选的,所述滤波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三电容器和第四电容器;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入接地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三电容器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器的一端与电压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电压跟随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第四电容器的另一端连入接地端。
优选的,所述重合闸漏电保护器还包括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和断路器,所述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用于对重合闸漏电保护器的输入电流以及输入电压参数进行设置,所述断路器和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均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判断是否分闸的条件为:
1)输入电流大于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设定的输入电流值;
2)输入电压大于分闸动作值参数调整设置电路模块设定的输入电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昊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昊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