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维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088.8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蕴光;曾嶒;郭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蕴光 |
主分类号: | G06F21/80 | 分类号: | G06F21/80;G06F21/64;G06F21/60;G06F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周方建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加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维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步骤S1:商品生产时,将每个产品的生产数据封装在一个高维数据加密码中,形成一物一码;步骤S2:将产品在生产以及各流通环节中的数据形成一条轨迹数据链,将轨迹数据链加密后形成加密数据链;步骤S3:把加密数据链存储到分布式服务器的多个节点中,通过溯源码加密引擎、双螺旋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底层框架、数据传输管道、大数据处理管道、打造分布式高维追溯加密存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加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维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其核心是去中心化,也就是去中介化。从而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共同维护、共同记账、相互关联,任何单节点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篡改。处于该种特性,区块链被广泛运用于溯源系统。由于溯源系统追寻的是产品信息的唯一真实信息,避免在产品流转过程中产品信息被篡改,或者有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整个溯源系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现有技术中已经具有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产品溯源验证。
目前的方法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1)在区块节点建立过程中信息收集过于零散和复杂,导致整个区块链的数据处理量较大;
(2)单一模式的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无法提高溯源验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溯源失效,共识的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维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通过溯源码加密引擎、双螺旋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底层框架、数据传输管道、大数据处理管道、打造分布式高维追溯加密存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维数据加密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商品生产时,将每个产品的生产数据封装在一个高维数据加密码中,形成一物一码;
步骤S2:将产品在生产以及各流通环节中的数据形成一条轨迹数据链,将轨迹数据链加密后形成加密数据链;
步骤S3:把加密数据链存储到分布式服务器的多个节点中。
本方案利用高维数据加密码提高了数据被反向工程的难度,并将其整合成数据链,从而使得信息较为集中,数据处理量降低,同时利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加快了数据读取和存储的速度,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高维数据加密码的加密步骤为:
步骤1:将商品二维码所对应的字符串拆分为M组字符串,每组字符串由N个字符组成;或,各组字符数不相同;各组字符组合在一起即为二维码所对应的字符串;
步骤2:对每组字符利用混淆加密函数f(x)进行加密,得到一个混淆字符串;
步骤3:从混淆字符串中取任意n位字符依次排列作为混淆加密码;
步骤4:将混淆加密码添加到二维码所对应的字符串中形成高维数据加密码。
和传统的二维码相比,本方案在二维码字符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混淆加密码,该混淆加密码是由二维码的原字符串通过混淆加密函数加密得到的,从而使得生成的二维码字符串中包含了至少两组验证码,即混淆加密码以及原二维码中的验证码,每次上传数据都需要企业的私钥才能上传,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进一步的,每组字符串由0-9、a-z、A-Z,中任意字符组成,即每组字符串的组合方式有 62N种,其中N为该组字符串的字符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蕴光,未经李蕴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磁阻电机容错功率变换器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桌面上模拟虚拟现实的教具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