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吸收法-再生资源异标校正测定尘泥中碳、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0657.1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2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卢艳蓉;魏淑梅;周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G01N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吸收 再生资源 校正 测定 尘泥中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吸收法‑再生资源异标校正测定尘泥中碳、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分析普碳钢试样后的一次坩埚收集,作为再生坩埚,备用;(2)空白测定;(3)校正工作曲线;(4)另外分别再称取两个不同碳、硫含量的尘泥标准样品于再生坩埚中,将0.2g锡及1.0g钨助熔剂均匀覆盖于样品上,置于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5)称取尘泥样品于再生坩埚中,加入0.2g锡及1.0g钨助熔剂后置于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仪器显示的碳、硫的分析值即为样品的测定结果。本发明针对使用再生坩埚及助熔剂使用量进行的选择,建立一种快速、既准确又经济的测定尘泥中碳、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吸收法-再生资源异标校正测定尘泥中碳、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方法准确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中碳、硫的分析。文献周晓东等讨论了《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碳硫含量》,文中介绍使用0.9g钨+0.5g纯铁+0.1g锡作助熔剂;米戎阐述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矿样中硫》使用1.5g钨+0.5g纯铁+0.5g锡作助熔剂;任旭东等在文献《基于五元助熔剂的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硅铁中碳硫含量》表述使用钨、锡、铁、钼、镍五元助熔剂。这几种方法使用的熔剂量较大,在试样燃烧时会剧烈飞溅造成管路的堵塞,降低分析的准确度,浪费材料。迄今为止,所有文献对于使用再生坩埚测定各种材料中碳硫含量的报道很少。
尘泥是钢铁企业最重要的废料资源,一般来自炼钢、炼铁、轧钢等工艺,主要包括瓦斯灰、烧结尘泥、炼钢尘泥、除尘灰、污泥、炉渣、炉体粘结物、料场集尘等;这些尘泥中含有铁、碳、硫和一定量的锌,是值得利用的二次资源,因此快速、准确的对成分碳、硫的测定非常重要。
目前,测定尘泥中碳硫没有红外吸收法的国家标准方法,只有行业标准CSM080097 01-2005测定炉渣中碳、硫含量。分析方法规定:应选择三个同类型的标准样品,而且待测试样含量应落在所选三个标样含量范围内。用标准样品对仪器的工作曲线进行校正,确定仪器工作曲线的线性,然后再分析样品。但是,尘泥试样的碳、硫含量波动很大,检测时很难满足此规定的条件,尤其是瓦斯灰、烧结尘泥、炼钢尘泥、除尘灰、污泥、炉体粘结物、料场集尘等,标样几乎没有,更难满足分析标准的要求,给日常分析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所以本专利采用炉渣、铁矿石标准样品校正硫曲线的方法测定尘泥中硫,碳酸钡基准物质校正碳曲线的方法测定尘泥中碳。
由于尘泥的导磁能力较弱,熔融温度高,因此在高频感应时板流低,燃烧效果差,分析时需要的助熔剂量较大。本专利针对使用再生坩埚及助熔剂使用量进行的选择,建立一种快速、既准确又经济的测定尘泥中碳、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使用再生坩埚及助熔剂使用量进行的选择,建立一种快速、既准确又经济的测定尘泥中碳、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吸收法-再生资源异标校正测定尘泥中碳、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分析普碳钢试样后的一次坩埚收集,置于1100℃的马弗炉中灼烧1h,去除坩埚外壁在夹取过程沾污及冷却过程吸湿,于干燥器中冷却得再生坩埚,备用;
(2)空白测定:于再生坩埚中加入0.2g锡及1.0g钨助熔剂,手动输入样品重量为1.000g后置于红外碳硫仪进行测定,重复三次,记录碳、硫的分析值既为助熔剂的空白值。将碳硫的空白值输入仪器,在后续的分析操作自动扣除。
(3)校正工作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0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鼓风式筒形或塔形风扇
- 下一篇:一种行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