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点对点通信API服务接口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8277.4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2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当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38;H04L67/104 |
代理公司: | 中山驰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6 | 代理人: | 凌信景 |
地址: | 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点对点 通信 api 服务 接口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点对点通信API服务接口及其使用方法,该接口与第三方通过API交互加密协议进行信息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步骤:(1)收款方对付款方的二维码进行扫码;(2)收款方根据接收到的二维码信息,生成序列化字串信息;(3)收款方将序列化字串信息返回给付款方服务器,同时在收款方服务器上生成订单信息;(4)收款方服务器将订单信息发给付款方验证签名,之后将签名完成信息返回给收款方服务器;(5)收款方服务器收到交易之后广播,并且将结果反馈给支付方服务器,再由支付方服务器反馈给支付方,收款方服务器同时通知收款方。本发明无需使收款方的收款地址或账号处于公开状态,确保了收款方信息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电子钱包点对点终端收付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点对点通信API服务接口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子钱包去中心化收付款系统在点对点交易过程中,付款方需通过近场通信如扫码等手段获取收款方的收款地址或账号才能顺利完成付款,这种付款方式会使收款方的收款地址或账号处于公开状态,容易造成收款方收款地址或账号信息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并受到入侵风险。
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由于加密数字货币使用密码学使得数字货币不可增加,不可篡改,整个流通过程都可监控,具有交易安全性能更高的特点,因而得到了网络电子支付区块链领域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如何确保网络电子支付的安全一直是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收款方的收款地址或账号公开,确保收款方的信息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点对点通信API服务接口,包括获取功能模块及广播功能模块,所述获取功能模块及广播功能模块通过通迅协议进行信息连接,其中:所述获取功能模块,具有PaymentRequest/api/showpos/getPaymentRequest功能作用,所述广播功能模块,具有广播Tx/api/showpos/broadcastTx功能作用,其与第三方通过API交互加密协议进行信息连接,具体步骤如下:
(1)请求参数[data]转成JSON字符串并进行Base64Encode编码;
(2)拼接加密字符串,格式数据字符串+请求时间+6到8位随机数;
(3)获取签名[sign]值,默认为SHA256算法模式,最终签名值转小写字母;
(4)发送最终请求参数,转成JSON字符串格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点对点通信API服务接口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付款方生成自己的支付二维码,收款方对付款方的二维码进行扫码,得到的二维码值是walletserverwalletpubkey_timestamp;
所述二维码值指付款方服务器API和付款方公钥加时间的字串组合。
(2)收款方根据接收到的二维码信息,生成PosOutput的JSON序列化字串;
(3)收款方将创建生成PaymentRequest返回给付款方服务器,同时在收款方服务器上生成对应的订单信息;
(4)收款方服务器将订单信息发给付款方验证签名完整的交易,如果是大额则需用户手动确认以保证安全,之后将签名完成的tx组装的PaymentRequest
返回给收款方服务器;
(5)收款方服务器收到交易之后广播,并且将结果通过PaymentACK反馈给支付方服务器,再由支付方服务器反馈给支付方,收款方服务器同时通知等待的收款方提示支付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当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当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8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