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6643.2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沈建;王凌云;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7/00;C05G3/80;C05G1/00;C05G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木 救助 复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属于植被救助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操作步骤:清理干净树干基部堆积的树叶及其他杂物;距树干基部2.5‑3.5米范围内松土,松土深度15‑20cm,松土后晾晒至少2‑3天;晾晒过后土内拌入生物有机肥;用复配杀菌剂兑水后喷施在树干及叶片正反面上,间隔7‑12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施2‑3次;距离树干基部2‑3米的位置画出一个圈,均匀打8‑10个孔,深度30‑40cm,每孔内放入1根长度15cm,直径3cm的棒肥,放后覆土,一年用一次;采用复合生根营养剂兑水浇灌松土部位,一次性浇透,间隔12‑18天处理一次,连续浇灌3‑4次;树干吊注国光牌施它活,一次吊注3袋,连续吊注3‑4次。本发明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还能提高的树木移栽过程中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救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广玉兰为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厚革质,花白色,芳香,喜湿润肥沃土壤。它以其挺拔的干形,光亮浓绿的叶片,硕大洁白的花朵备受人们的青睐。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经常需移植一些大树,但广玉兰大树移栽有一定难度,且成活率往往不理想。
现有的对广玉兰树木的移栽技术如下:(1)选择春节过后半个月作为移栽的最佳时间。(2)包覆根系的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倍至10倍。(3)保持充足的水分,应用草绳裹干1.5米-2米左右以减少水分蒸发。(4)摘叶通过修枝摘叶,可减少水分蒸发,缓解受伤根系供水压力。(5)加入广谱型植物生根剂,促进受伤根系的恢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上述移栽种植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对土壤表面的清理和杀菌处理,移栽的树木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根系中存在切割造成的伤口,此时与之直接接触的土壤环境中一旦出现大量的有害菌种,此时移栽的树木根系非但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且还会在有害菌群的作用下产生危害根系生长修复的土壤环境,由此大大降低了树木的成活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还能提高的树木移栽过程中的存活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树木的救助复壮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清理干净树干基部堆积的树叶及其他杂物;
步骤二、距树干基部2.5-3.5米范围内松土,松土深度15-20cm,松土后晾晒至少2-3天;
步骤三、晾晒过后,在松的土内均匀拌入生物有机肥;
步骤四、采用复配杀菌剂兑水后喷施在树干以及叶片正反面上,间隔7-12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施2-3次;
步骤五、距离树干基部2-3米的位置画出一个圈,均匀打8-10个孔,深度30-40cm,每孔内放入1根长度15cm,直径3cm的棒肥,放后覆土,一年用一次;
步骤六、采用复合生根营养剂,兑水浇灌松土部位,一次性浇透,间隔12-18天处理一次,连续浇灌3-4次;
步骤七、树干吊注国光牌施它活,一次吊注3袋,连续吊注3-4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对需要种植位点的土壤环境进行清理,去除大量的杂物和堆积的树叶,以最大限度保持树干基部的清洁,防止发生堆物腐蚀大树须根,减少滋生病虫害。其次,在种植树木的2.5-3.5米范围内进行松土处理,使得松土后的土壤充分晾晒,以最大限度的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减少对大树根部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6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掺杂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拟飞行器人机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