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草的清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6571.1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9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祝叶林;金正华;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1/04 | 分类号: | A01M21/04;A01K63/04;A01K61/00;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草 清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草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围塘:将池塘内壁四周建设混凝土围墙,将整个池塘围起来,设置闸门用于池塘放水或进水,建好后,开闸放水,使池塘水面降低至小于等于1米;(2)、清草:将苔速净:扑草净:黄沙以1:2:50的比例中和、搅拌,对水面深度不超过1米的水面进行均匀泼撒,一亩水面的泼撒量为53kg,保持6‑7天;(3)、将杀死后上浮的水绵、刚丝藻、绿管菜、青苔捞走;(4)、养殖品种投放:选择晴天,向池塘内注水,完成注水后放入养殖育苗。本发明具有清除水草效果较好,成本低且周期短,适用于各种养殖品种的池塘内投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草清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草的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有时在水质维护较好的情况下,湖里会出现水草疯长的情况,大大影响湖景,甚至会造成出入水口,放空闸口堵塞的情况。因此,经常要对湖里的水草进行处理,常见的水草处理方法有人工打捞清理、机械割草、生石灰清底、投鱼生态法、投撒药剂等。
现有技术中,在公开号为CN105875444A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调控养蟹池塘水草的方法,种植水草:池塘中设有深沟;深沟周围设有围网,并在深沟中栽种伊乐藻;在围网外栽种轮叶黑藻幼苗,待轮叶黑藻长至27~33cm时移除围网;水草管理:割除27~33cm以上的轮叶黑藻;观察水质情况,若水质清澈,则逐步减少饲料投喂,若水质变浑浊,则恢复投喂,利用河蟹摄食轮叶黑藻达到控制水草生长、调控水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养殖河蟹来控制水草生长,需要投入大量蟹苗,成本比较高,周期比较长,且只适合养蟹池,不适合养殖其它品种池塘进行水草控制,抑制水草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水草的清理方法,清除水草效果较好,成本低且周期短,适用于各种养殖品种的池塘内投放。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草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围塘:将池塘内壁四周建设混凝土围墙,将整个池塘围起来,设置闸门用于池塘放水或进水,建好后,开闸放水,使池塘水面降低至小于等于1米;
(2)、清草:将苔速净:扑草净:黄沙以1:2:50的比例中和、搅拌,对水面深度不超过1米的水面进行均匀泼撒,一亩水面的泼撒量为53kg,保持6-7天;
(3)、将杀死后上浮的水绵、刚丝藻、绿管菜、青苔捞走;
(4)、养殖品种投放:选择晴天,向池塘内注水,完成注水后放入养殖育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池塘四周通过混凝土围建起来,形成相对封闭环境后,向池塘内泼撒苔速净、扑草净和黄沙中和后的混合物,将池塘内的水草、青苔杀死,黄沙可以混合、稀释苔速净和扑草净,苔速净主要成份是生物藻类分解剂,用于杀灭青苔,扑草净的成分包含高能抑草素、渗透剂、增效剂,泥皮在3-4天清楚,青苔、杂草在6-7天清除,扑草净适用于海参养殖、以及海蜇、鱼虾、海水蟹类、蛤、蚌等各类海淡养殖池塘,将黄沙与苔速净、扑草净中和搅拌,使单位面积水面上苔速净、扑草净的分布均匀,也使苔速净、扑草净正常发挥药效和避免药害。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清草前对池底土壤改性:用酵素浸泡两小时后兑水,泼撒入池塘内,一亩水面酵素的使用量为0.5k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酵素浸泡两个小时后兑水,泼散到池塘内,由于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形成酸雨,导致池塘的底池酸化,向池塘内增加酵素,对池塘池底的改性,中和池底土壤的PH,从而改善池底的生态环境。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完成酵素泼撒后,向池塘内填入腐殖质砂土,并静置沉淀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6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