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6514.3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余罡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治理 用排沙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排沙装置包括:扬沙装置、吸沙装置;所述扬沙装置包括:冲沙腔、流线型顶盖、沙耙;所述扬沙装置中空设置有冲沙腔,所述冲沙腔顶部被流线型顶盖覆盖,所述流线型顶盖前端开设有冲水口;所述冲沙腔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处安装有沙耙;所述冲沙腔后端与吸沙装置连通。本发明采用的排沙装置巧妙的运用了河水,利用流线型顶盖,使得排沙装置在前进过程中贴着河底,保证了底部的沙耙能将下层的泥沙扬起;利用流线型顶盖前端开设的冲水口,将河水引入冲沙腔,及时将进入冲沙腔的泥沙冲入吸沙装置,避免泥沙在冲沙腔内淤积堵塞;这样的排沙装置能够有效且高效地清理排出河道下层的泥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一些河道,泥沙淤积已相当严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不断淤积,大堤被迫不断加高。
为了将河底淤积的泥沙排出河道,目前往往采用排沙船搭载水下排沙装置对河底淤积的泥沙进行抽吸。
目前的排沙装置大多使用潜水排沙泵连通吸沙管直接对河底泥沙进行抽吸,往往只能将河底上层的浮沙吸出,下层的泥沙在河水压力的长期作用下被压实,难被扬起,很难仅仅凭借潜水排沙泵将之吸出,导致现有的排沙装置无法排出河道下层的泥沙。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解决了排沙装置难以排出河道下层泥沙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所述排沙装置包括:扬沙装置、吸沙装置;所述扬沙装置包括:冲沙腔、流线型顶盖、沙耙;所述扬沙装置中空设置有冲沙腔,所述冲沙腔顶部被流线型顶盖覆盖,所述流线型顶盖前端开设有冲水口;所述冲沙腔底部开口,所述底部开口处安装有沙耙;所述冲沙腔后端与吸沙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扬沙装置的底部前端设置有向上的翘起。
优选的,所述扬沙装置底部的两侧侧壁,位于所述翘起的末端分别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通过绳索与河面的排沙船连接。
优选的,所述沙耙包括:耙架、耙齿;所述耙架固定在冲沙腔的底部开口处,所述耙架上固定有多排耙齿,所述耙齿向前下方倾斜,且上宽下窄、上厚下薄。
优选的,所述吸沙装置包括:吸沙桶、球形盖、排沙管;所述吸沙桶与球形盖法兰连接,所述排沙管的一端与球形盖连通,所述排沙管的另一端与位于河面上的泵连通,所述吸沙桶的侧壁底部与冲沙腔的后端连通;由冲沙腔内冲出的泥沙和河水进入吸沙桶,再通过排沙管被吸出。
优选的,所述吸沙桶侧壁内安装有刀网,所述刀网内壁固定有若干定刀,定刀将冲入吸沙桶内的泥沙块破碎。
优选的,所述吸沙桶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球形盖的边沿设置有内缘,所述刀网的底端容纳在容纳槽内,所述刀网的上端被吸沙桶的内壁和内缘夹持固定;所述球形盖从吸沙桶上取下时,刀网能够从吸沙桶的上方开口抽出,便于损坏的刀网更换。
优选的,所述球形盖内,排沙管的管口处设置有球形的钢网,所述钢网用于将大块的泥沙阻拦在吸沙桶内,大块泥沙在吸沙桶内被刀网破碎后再通过钢网被排出,防止大块泥沙堵塞排沙管。
优选的,所述吸沙桶顶端设置有密封槽,所述球形盖的边沿设置有与密封槽对应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容纳在密封槽内,使得吸沙桶与球形盖的法兰连接结构密封。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排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6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