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仿真系统、多源自动发电控制联合仿真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3896.4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3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潘玲玲;李虎成;曾飞;张振安;姚建国;杨胜春;冯树海;刘建涛;毛文博;耿建;徐鹏;周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仿真 系统 源自 发电 控制 联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仿真系统、多源自动发电控制联合仿真系统及方法,电力仿真系统包括电网仿真模块、外部电网AGC系统、事件处理模块和子站仿真模块;本发明利用调度控制系统发来的辖区内第一PLC控制指令,以及与被测辖区连接的外部电网第二PLC控制指令,并将第一PLC控制指令分解为用于控制辖区内相应子站中各机组的第一机组控制指令;以及将所述第二PLC控制指令分解为用于控制外部电网内相应子站中各机组的第二机组控制指令;从而提高了联合仿真的精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联合仿真系统得到的机组控制指令重新对电网进行仿真,生成了更真实的遥信遥测数据,更能真实反映ACC联合控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仿真系统、多源自动发电控制联合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中枢,其担负着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任务,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调度运行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若出现一处隐患和问题,将会在较大范围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为了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运行的可靠性,需要采用电网仿真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测试验证。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作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全网范围的电网实时控制。自动发电控制功能仿真可以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测试验证提供更加逼真的电网连续运行长过程运行数据,能有效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测试验证准确性。
目前,中国采用了分级调度管理模式,省级调度负责管辖本省范围以内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电网模型通常是本省范围以内电网模型。在构建测试验证环境时,电网仿真系统仅采用省级电网模型,即未考虑省外电网的影响,省级电网模型范围的限制将会导致调度自动化系统无法获得准确的电网仿真数据。
由于模型和测试条件限制,现有技术主要针对单一控制区的AGC进行模拟仿真,而面向多区域互联电网,某一控制区的AGC控制效果不仅与辖区内的AGC控制策略、AGC机组调节性能相关,还受到其外部电网AGC调节性能的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单一控制区的AGC的仿真结果不准确,不能实现全网功率平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仿真结果不准确以及不能实现全网功率平衡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仿真系统、多源自动发电控制联合仿真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仿真系统,包括:
电网仿真模块,用于对电网进行仿真并生成遥信遥测数据,将所述遥信遥测数据发至调度控制系统和外部电网AGC系统;
外部电网AGC系统,用于接收电网仿真模块发来的遥信遥测数据,并根据所述遥信遥测数据生成第二PLC控制指令并发至事件处理模块;
事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调度控制系统发来的第一PLC控制指令以及外部电网AGC系统发来的第二PLC控制指令,根据预先设置的机组-PLC映射表将第一PLC控制指令和第二PLC控制指令分发至对应的子站仿真模块;
子站仿真模块,用于接收第一PLC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PLC控制指令分解为用于控制被测辖区内相应子站中各机组的第一机组控制指令;还用于接收第二PLC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PLC控制指令分解为用于控制外部电网内相应子站中各机组的第二机组控制指令。
优选地,所述电网仿真模块,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从子站仿真模块获取第一机组控制指令和第二机组控制指令;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机组控制指令/第二机组控制指令调整被测辖区内/外部电网中的机组出力;
仿真单元,根据调整后的机组出力对电网进行仿真并生成新的遥信遥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西部矿区深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
- 下一篇:电源制程数据管理和追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