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异丙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3288.3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沙宇;李庆志;韩红宇;冉令卫;崔桐;卜令军;詹吉山;李作金;于海波;燕宸;孙康;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C07C1/20;C07C15/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甲基 苄醇氢解制 异丙苯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异丙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向反应釜中加入水和有机造孔剂,并搅拌均匀形成水分散液;配置铜盐、锌盐、锆盐、碱土金属盐的混合盐溶液和碱性沉淀剂,并将两者共同加入到有机造孔剂的水分散液中,经沉淀反应、老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和成型得到催化剂;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氧化锆作为催化剂载体,沉淀过程之前加入有机造孔剂,并采用Zn和碱土金属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用于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异丙苯时不仅活性高、选择性好,而且有效提高了催化剂的抗液性,强度高、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异丙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聚氨酯原料)、丙二醇等,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和显影剂等。
工业上PO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以及共氧化法(Halcon法)。氯醇法是国内生产PO的主要路线,该工艺存在严重的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过氧化氢直接氧化路线由于原料成本高,经济性受到影响。
共氧化法又称联产法或间接氧化法,是通过有机过氧化物和丙烯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副产有机醇。传统的异丁烷共氧化法和乙苯共氧化法,虽避免了投资高与流程长的氯醇法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但PO生产过程中生成大量联产副产物,PO的生产成本受联产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异丙苯共氧化法(PO-CHP工艺)由捷克人首先提出(CS140743),2003年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率先实现工业化。该方法包括异丙苯过氧化、丙烯环氧化与二甲基苄醇氢解三个核心反应及相关分离工序,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源,联产的二甲基苯甲醇通过氢解生成异丙苯,异丙苯返回过氧化单元反应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异丙苯实现循环利用。
与其它工艺比,异丙苯共氧化法具有转化率和选择性非常高、工艺路线短、设备投资少、无联产物和经济效益更稳定等优点。二甲基苄醇氢解反应是PO-CHP工艺的核心反应之一,关系到该过程异丙苯的消耗以及相关的分离过程等,二甲基苄醇氢解催化剂的性能对该过程经济性有显著影响。
二甲基苄醇氢解催化剂主要有铂钯贵金属催化剂、镍基催化剂和铜基催化剂等,贵金属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成本高、易造成芳环饱和、异丙苯选择性较差。
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异丙苯的催化剂在许多专利中都有报道。美国专利US3337646提出了一种α,α-二甲基苄醇气相氢解制异丙苯的方法,采用Ni-Cr-Al2O3催化剂,在350℃将苄醇气相氢解为异丙苯,该专利采用的催化剂含Cr,催化剂制备、使用及回收处理过程中均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专利CN1308273C公开了一种催化氢解α,α-二甲基苯甲醇制备异丙苯的方法,该专利采用2wt%Pd-C催化剂,催化剂成本较高,反应时需引入卤代芳烃、甲酸钠、甲酸、吲哚以及喹啉等物质,增加了分离难度与成本。
专利CN1616383A提出了采用贵金属Pd为催化剂,以H2或有机物为氢源,在30-100℃下,α,α-二甲基苄醇转化率大于96%,异丙苯选择性大于99%,该方法停留在实验室间歇式反应阶段,反应时加入乙酸和乙醇为溶剂、分离复杂,且催化剂中Pd含量高达2wt%,催化剂成本较高。
专利CN104230642A公开了一种α,α-二甲基苄醇直接氢解制备异丙苯的方法,该专利采用Cu/Co/Ni改性的Pd-C催化剂,氢解反应生成异丙苯的选择性普遍<98.5%,催化剂成本高且选择性偏低。
专利CN104230640A公开了一种α,α-二甲基苄醇氢解制备异丙苯的方法,该专利采用Mg/Ca/Ba改性的Pd-Ni/SiO2催化剂,氢解反应生成异丙苯的选择性普遍<98.5%,催化剂成本高且选择性偏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2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