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1222.0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奇;李松宇;郑红海;缪宏江;袁静;袁升;朱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13/06;F04D29/66;F04D29/42;F04D29/44;F04D29/22;F04D29/046;F04D29/06;F04D2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端 支撑 振动 高效 双吸旋壳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泵外壳中安装有主轴、集流管和分流内壳,分流内壳中有套装在集流管和主轴外的转子腔壳,转子腔壳内腔中固定有左右叶轮,转子腔壳和左右叶轮形成整体并绕主轴和集流管旋转;叶轮到转子腔壳间形成环形流道,集流管和主轴到转子腔壳间形成水平流道,左右叶轮间形成转子腔,流体经泵外壳顶端的流入进液口后分流入到分流内壳和泵外壳间的两个竖直流道中;再依次经各自水平流道、环形流道后流入到转子腔中;集流管径部设有沿流向反向的弯折部,经弯折部进入中空通道后流出。本发明提高了泵最大流量,提升了泵固有频率,有效解决了泵的振动噪声问题,也提升了泵最大功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壳泵,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等领域流体输送的新型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
背景技术
旋壳泵是一种单级的、悬臂式小流量高扬程的泵,目前主要运用在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等领域,用于输送清洁的液体或含固体颗粒的液体。此后,旋壳泵因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运行稳定、转速低、抗汽蚀性能良好、密封性能好,及其在这些领域的良好声誉和强劲的后续发展,使它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旋壳泵目前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钻孔冲洗系统输液泵、碳黑生产线供料泵,并已成为化学工厂深井废料处理领域的首选设备,食品加工、制造业车间以及造纸工业等高压清洗系统的标配设备。
在这些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这种单吸、悬臂式的旋壳泵已经拥有了非常出色的性能,但我们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不足,这种单吸、悬臂的结构特点,限制了其使用过程中的最大流量和运行中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和结合实际生产遇到的问题,针对这种单吸小流量和悬臂式壳体旋壳泵的不足,做出了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和优化,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现有旋壳泵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两端支撑、低振动高效双吸旋壳泵,可用于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等领域流体输送。本发明与传统的旋壳泵相比,该装置提高了旋壳泵的最大输送流量,提升了旋壳泵固有频率,有效提升了旋壳泵的振动噪声问题,也提升了旋壳泵的最大功率,延长了旋壳泵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主轴、泵外壳、左叶轮、转子腔壳、集流管和右叶轮;泵外壳内部空腔中安装有主轴和集流管,集流管包括轴部和径部,轴部和径部的一端相连接形成L形,集流管的轴部和主轴分别从泵外壳两侧伸入到泵外壳内,且集流管的轴部和主轴同轴相对布置,集流管的径部相垂直于轴部、从轴部端部起沿径向方向延伸布置。
泵外壳顶端开设进液口,集流管和主轴上方的泵外壳内部空腔中安装有分流内壳,分流内壳沿主轴轴向的两端分别和泵外壳内部空腔的内壁之间均具有间隙,两个间隙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竖直流道;同时分流内壳的顶面设置成山脊形的表面作为进口段壁面,流体从进液口流入后在进口段壁面的引导作用下,分别流入到分流内壳沿主轴轴向前后端的两个竖直流道中。
集流管和主轴外的分流内壳的内腔中安装有转子腔壳,转子腔壳的两端开设通孔并分别同轴于套装集流管的轴部和主轴外,转子腔壳和分流内壳的两端底部、泵外壳内腔底部之间密封地转动连接;转子腔壳内腔中设有左叶轮和右叶轮,左叶轮同轴固定套装在主轴上,右叶轮同轴活动装在集流管的轴部,左叶轮和右叶轮的周围边缘固定连接于转子腔壳的内周面,使得转子腔壳、左叶轮和右叶轮形成整体并绕主轴和集流管轴部旋转。
左叶轮和右叶轮分别到转子腔壳沿主轴轴向的前后内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作为环形流道,集流管的轴部和主轴分别和转子腔壳两端的通孔孔壁之间具有间隙并作为水平流道,左叶轮和右叶轮之间的转子腔壳内腔部分作为转子腔,左叶轮、右叶轮对应的两个环形流道的外圈部分经左叶轮、右叶轮周围边缘和转子腔壳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和转子腔连通,左叶轮、右叶轮对应的两个环形流道的内圈部分分别经主轴和集流管轴部对应的水平流道和两个竖直流道连通;流入到两个竖直流道中的流体分别依次经各自的水平流道、环形流道后流入到转子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大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1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数据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交互设备和触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