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90001188.8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3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A·梅斯;布莱恩·D·加莱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李金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描述了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细小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这些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该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被配置为与气流的方向成大于90度的角度,使得颗粒物被带离传感器。在一些示例中,设备包括外壳、光源和光阱。光源可设置在外壳的近侧端部内,并且可被配置为朝向外壳的远侧端部引导光束。光阱可设置在外壳内以减少来自光束的反向散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空气质量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烟气、灰尘、烟雾、气体、飞灰、烟灰、烟雾、气溶胶、烟气、雾、冷凝蒸汽或其他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悬浮构成了改变受影响环境的空气质量的颗粒物质(PM)。PM相关的污染可能对环境中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健康有害或造成损害。随着PM的粒度变得越来越小,所带来的健康危害的类型和严重性变得更加令人担忧。低于某些阈值时, PM粒度可以被称为“超细”,并且可能带来与降低的PM粒度相关联的增加的健康危害。多年来,因为空气质量所致的死亡人数和疾病发病率都有所上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并且通过通信网络共享关于空气质量数据的数据的系统。例如,一个或多个PM传感器可以部署在封闭的环境中,诸如家庭、商业场所、儿童护理机构、教育机构或各种其他地点。本公开的传感器使用增强设计来实施,该增强设计减少由光的反向散射(在本文中也称为“噪声”)引起的假阳性,并且/或者减少感测表面的颗粒阻塞。本公开的连接的安全技术利用云计算和移动设备访问来向用户通知可能值得关注的空气质量状况,或者另选地,自动实施一个或多个补救措施以减轻或纠正所检测到的空气质量问题。
本公开还描述了用于检测细小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的设备。在一些示例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该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被配置为与气流方向成大于90度的角度,使得颗粒物被带离传感器)。在一些示例中,设备包括外壳、光源和光阱。在一些此类示例中,光源设置在外壳的近侧端部内,并且被配置为朝向外壳的远侧端部引导光束。光阱设置在外壳内以减少光束的反向散射。
在一个示例中,本公开涉及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该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接口、与接口通信的存储器以及与存储器通信的处理电路。接口被配置为接收与环境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信息。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与环境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信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与环境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转变来检测环境处的空气质量事件。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接口向外部设备输出与在环境处检测到的空气质量事件相关联的通知。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监测空气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环境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信息。该方法还包括基于与环境相关联的空气质量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转变来检测环境处的空气质量事件。该方法还包括向外部设备输出与在环境处检测到的空气质量事件相关联的通知。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该外壳限定从近侧端部到远侧端部的纵向轴线。该设备还包括光源和风扇,该光源设置在外壳的近侧端部附近,并被配置为沿纵向轴线朝向外壳的远侧端部发射光束,该风扇被配置为使空气沿着与纵向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移动穿过外壳。该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该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附接到外壳,并且被配置为检测光束的散射光,其中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被定向成检测与纵向轴线成小于90度的第一角度的散射光。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的近侧端部内的光源,该光源被配置为朝向外壳的远侧端部引导光束。该设备还包括:风扇,该风扇被配置为抽吸空气穿过外壳;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该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附接到外壳,并且被配置为检测光束的散射光;以及光阱,该光阱设置在外壳的远侧端部处。
以此方式,本公开的系统提供了改进的空气质量传感器硬件,该改进的空气质量传感器硬件可以在各种环境中部署以检测PM污染特性。此外,本公开的系统利用由传感器提供的持续的空气质量监测来通知用户可能需要关注的空气质量状况,自动实施补救,并且/或者记录过去的空气质量度量以形成启发式数据以供将来参考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900011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