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辊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90000601.9 | 申请日: | 2019-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章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0B3/00 | 分类号: | B30B3/00;B21B13/14;B21B29/00;B30B15/00;F16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下辊和上辊的辊压装置。下辊和上辊为了将工件压实而彼此相对配置。移动装置使下辊支承部和上辊支承部相对移动而控制下辊与上辊之间的间隙。在一侧区域、中央区域、另一侧区域的各区域中,在下辊的下侧都设有一对支撑辊,且在上辊的上侧也都设有一对支撑辊。在一侧区域、中央区域、另一侧区域的各区域中,利用支撑辊调整装置来独立地控制下辊支撑辊与上辊支撑辊之间的间隙。因此,各支撑辊调整装置紧凑,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各支撑辊调整装置,由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高精度且均匀地维持压制成形后的板厚精度这样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下辊和上辊的辊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下辊和上辊的辊压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下辊和上辊的成形辊间隙调整机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下辊和上辊的轧制线调整装置。
图18是与专利文献1的图1相对应的图。在图18所示的成形辊间隙调整机构中,各升降装置利用具有楔面313的调整块312来使具有坡形面311的轴承壳体306上下移动。作为使调整块312的楔面313相对于轴承壳体306的坡形面 311滑动移动的机构,设有进给丝杠机构315。
图19是与专利文献2的图3相对应的图。利用具有倾斜面407a的楔形构件 402来实现相对于具有倾斜面408a的壳体408的上下移动。作为使楔形构件 402的倾斜面407a相对于壳体408的倾斜面408a滑动移动的机构,设有液压缸 404。
另一方面,作为辊压的对象,本申请发明人特别研究的是用于二次电池的涂布了电极材料后的金属箔。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通过在作为集电体发挥功能的金属箔上涂布膏状的电极材料并进行烧制,从而形成一层电极层。通过重复该工序,从而依次形成多层电极层。例如,将意图实现作为负极的功能的铜箔作为基材,按照负极层、固体电解质层、正极层的顺序形成该三层。
金属箔通常从卷成卷状的状态被放出而被连续地供给,与此相对,电极层通常等间隔地(隔开间隙地)间断地涂布在该金属箔上。
如以上那样,在金属箔上烧制多个电极层而成的材料中,在被涂布和烧制的电极层之间残留有空间,另外,在各电极层的内部中也残留有空间。即,原材料的粒子彼此间的密合率较低。这意味着,对于承担电荷移动的离子而言,移动路径狭窄,导电率较低,作为电池的性能不充分。
相反地,能够认为,若能够去除或减少电极层间的空间和各电极层内的空间,则能够提高原材料的粒子彼此间的密合率,能够提高作为电池的性能。为了实现该效果,研究了对在金属箔上烧制多个电极层而成的材料实施压制成形。
此外,作为电极层中的特别是固体电解质层的材料,大多使用具有较高的锂离子传导率的硫化物系材料。硫化物系材料若与大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则会产生危险的硫化氢。因此,对硫化物系材料进行加工的装置需要设置在被称作手套箱的与大气隔离的空间内。
关于这一点,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升降装置,由于用于使调整块312 移动的进给丝杠315向调整块312的侧方延伸出来,因此,该升降装置难以收纳在手套箱内。同样地,对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升降装置,由于用于使楔形构件402移动的液压缸404向楔形构件402的侧方延伸出来,因此,该升降装置难以收纳在手套箱内。
而且,在手套箱的内部,为了尽可能地防止污染,例如期望避免采用液压装置(可能产生油分的泄漏)。从该观点出发,也难以采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升降装置。
此外,作为后述的支撑辊有关的以往文献,存在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是日本特开平5-169117。
专利文献2是日本特开平7-2659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东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东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90000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