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侧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8668.5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权荣训;夏鹏飞;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B7/06;H04W52/38;H04W92/18;H04W5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无线通信 系统 中的 侧行链路 功率 控制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由第一设备实现的方法,包括:估计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波束对应的、所述第一设备与服务接入节点之间的第一路径损耗,所述侧行链路波束被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传输;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用于侧行链路传输的侧行链路发射功率;根据所述侧行链路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所述侧行链路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数字通信装置和方法,并且在具体实施例中,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侧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架构的一种可能部署场景中,使用高频(high frequency,HF)(6千兆赫(gigahertz,GHz)及以上,如毫米波(mmWave))工作频率,与拥塞的较低频率相比,可用带宽更大,干扰更少。但是,路径损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使用波束赋形来克服高路径损耗。
波束赋形的波束本质上通常是定向的。波束的方向性可能会使通信复杂化。例如,通信设备在具有一个或多个未对准波束时,时间链路质量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自适应波束控制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第一设备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估计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波束对应的、所述第一设备与服务接入节点之间的第一路径损耗,所述侧行链路波束被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传输;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用于侧行链路传输的侧行链路发射功率;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侧行链路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所述侧行链路传输。
根据第一方面,在所述方法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估计所述波束的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侧行链路波束测量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是从所述服务接入节点接收的。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估计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估计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接入节点之间的蜂窝波束对应的、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接入节点之间的第二路径损耗,所述蜂窝波束被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服务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侧行链路波束与所述蜂窝波束之间的路径损耗补偿;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路径损耗确定为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和所述路径损耗补偿的组合。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损耗补偿包括所述侧行链路波束与所述蜂窝波束之间的天线增益差值。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损耗补偿存储在所述第一设备的存储器中。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估计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确定所述路径损耗补偿以及将所述第一路径损耗确定为所述组合是在满足补偿条件时发生的。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偿条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所述蜂窝波束和所述侧行链路波束不相邻;在所述侧行链路波束上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不满足第一指定阈值;所述侧行链路波束在所述信号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中的天线增益不满足第二指定阈值;所述侧行链路波束的取向与所述蜂窝波束的取向的间隔大于第一指定角度阈值;或者所述侧行链路波束的所述取向与所述信号的所述AoA的间隔大于第二指定角度阈值。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方法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发送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述第二设备包括接收U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8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