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喷射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6015.3 | 申请日: | 201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恭辅;伊藤启祐;宗实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喷射 | ||
阀座座部(12a)由上游侧的圆锥状的座面(12b)、通过连接部(20)与上游侧的座面(12b)的下游侧端连续地连接的下游侧的圆锥状的锥形面(12c)构成,在将座面(12b)与阀座(12)的中心轴(ca)所成的角设为α、将所述锥形面(12c)与所述中心轴(ca)所成的角设为β时,满足α>β,另外锥形面(12c)形成为使锥形面(12c)朝下游侧延长的假想圆锥的顶点与所述中心轴(ca)的交点(Y)位于阀座(12)的开口部(19)的中央部的下游侧,从而能促进燃料的微粒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燃料供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强化对汽车的内燃机等的排出气体限制的过程中,要求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的燃料喷雾的微粒化,并针对利用回旋流实现微粒化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包括阀座、阀芯和板,所述阀座具有供燃料从上游侧流过的开口部,所述板位于阀座的下游侧,在阀座下端侧形成有燃料腔室。燃料腔室为了抑制流入喷孔的燃料的流速降低而成为朝向外径侧缩小供燃料流过的流路截面积,作为一个燃料腔室形状,介绍了产生回旋流的形状。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介绍了一种形状,具有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开口部的阀座、设置有回旋流形成用的流路的板,通过规定出包括回旋部的流路的尺寸来实现喷雾的进一步微粒化。
此时,若着眼于对阀座的燃料进行密封的座面,则在专利文献中所示的图中,均从座面连续地连接到开口部。此外,从图中能够确认,将圆锥状的座面朝下游侧延长的点和中心轴的交点在专利文献1中位于阀座开口部,而在专利文献2中位于比板流路部的底面更靠下游侧的点。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到达喷孔23的燃料的流路设置于喷孔板220正上方的阀座11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46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7/060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6342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来自座面的燃料流在阀座开口部处碰撞,汇集的燃料流朝铅垂下游侧方向前进,在到达板流路部底面之后,流动朝水平方向发生骤变,沿着流路被引导至设置于外径侧的喷孔部。
此时,在燃料流从阀座开口部朝板流路部的方向从铅垂下方转变为水平方向时,在阀座开口部的下端侧附近会产生燃料的剥离。
因燃料的剥离,会产生流体的能量损失,从而产生在喷孔正上部处的流速不充分、燃料喷雾的微粒化变差的问题,在剥离部处因减压沸腾而容易产生气泡,从而产生流量特性变化相对于温度、气氛变化变大的问题。
另外,在实际的产品中,因燃料的流入方式、阀座和板的组装偏差、尺寸偏差,而使得剥离的发生程度也会产生偏差,其结果是,成为产生流量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在专利文献2中,当来自座面的燃料流流过阀座开口部并就这样到达板流路部底面时,被分为朝向内径侧的流和在底面上反转而朝向外径侧的流。
朝内径侧的燃料流在中央部附近发生碰撞后,转变为朝向外径侧的流,并沿着流路流动而被引导至喷射部,因此,对于在底面上反转而朝向外径侧的流,到达喷孔的路径变长。因此,存在产生流体能量损失、喷射的燃料微粒化变差的问题。
此外,由阀芯前端部、阀座和板围成的燃料腔室整体的容积是对气氛变化时的流量变化(动态流量)有很大影响的要素。即,在朝负压气氛喷射时,在完成闭阀后,所述燃料腔室内的燃料的一部分通过负压而被从喷孔吸出至发动机进气管内,流量变化变大。
从燃料腔室内吸出的燃料由于其流速小而在刚闭阀后喷射出粒径差的燃料。
因此,在对阀座和板的形状进行研究时,对燃料腔室容积加以考虑是提高燃料喷射阀的各特性的重要要素之一。
除此之外,在实现基于回旋流的微粒化的板上,需要将与阀座的开口部连通的中央部、多个槽型的流路、包括喷射部的回旋室相互连通配置以作为燃料通路,但其布局受到燃料喷射阀的尺寸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6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