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车门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4255.1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T·康拉德;M·林德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81/04;E05F15/619;E05F15/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殷玲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车门 | ||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门(12),包括门把手单元(22),其被固定在与门铰链相对的门边缘(20)的内侧并可通过马达驱动方式在折拢位置和外展位置之间转动,其中,门把手单元(22)在折拢位置在车门(12)关闭时布置在其后方,并且在外展位置在包围门边缘(20)情况下横向朝外突出并可被手抓住以打开门;车门还包括门运动单元(28),其设计用于从关闭位置起将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12)移动到准备位置,在准备位置,该门把手单元(22)能够从折叠位置运动到外展位置,并且该车门最后包括具有信号输入端(38)的控制单元(34),该控制单元在收到打开信号后控制该门运动单元(28)以运动到准备位置并控制该门把手单元(22)以转动到外展位置。由此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门,其中,门把手在门关闭时完全从外侧暗藏地布置在门后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门,其所具有的门把手在关闭状态下无法从外侧被接近。
对此已知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其中,门把手大多暗藏布置在抠槽中,就像例如从DE 20 2017 103 702 U1或DE 10 2013 215 896 A1中知道的那样。
从DE 10 2004 031 798 A1中还知道了一种可向外翻折的门边缘保护器,它在内侧被固定在与门轴对置的门边缘,并且可通过与车门转动运动强制关联的运动而从折拢位置转动到外展位置,其中,车门边缘保护器在外展位置保护性包围门边缘,以免在狭窄停车位中损坏门边缘和相邻车辆。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门,其中,门把手在门关闭状态下无法从外部被看到,但仍可通过从外部手动操作而容易打开车门。
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中得到本发明。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权利要求1,利用如下各项完成该任务:
-门把手单元,其在内侧被固定在与门铰链相对的门边缘上并且可以借助于马达在折拢位置和外展位置之间转动,其中,该门把手单元在折拢位置在车门关闭时布置在车门后方,并且在外展位置在包围门边缘情况下横向朝外突出并可被手抓住以便打开车门,
-门运动单元,其被设计用于从关闭位置起将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移动到准备位置,在该准备位置,该门把手单元可从折拢位置转动到外展位置,
-具有信号输入端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在收到打开信号时控制该门运动单元移动到准备位置并控制门把手单元转动到外展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门,其中,门把手在门关闭时以对外隐藏的方式完全布置成在门后,从而车门不具有任何可从外部看到的门把手元件,而是具有平坦轮廓。因此,门把手在此位置处于受保护的整洁区域。在折拢状态下,门把手不会造成干扰且不需要任何设计空间。如果要从外部打开车门,则在通过操作开门器、最好是无线钥匙而打开车门并露出缝隙之后,可以从外侧轻松接近门把手,从而可以舒适地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地拉开车门。根据本发明,这是如此做到的,即,门把手单元可在两个位置之间转动,并且通过门运动单元使车门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准备位置,在准备位置,车门被打开的间隙足以使门把手单元向外转动至外展位置或可供抓握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该门运动单元具有可沿车辆横向运动的推杆。由此,车门可在门锁解锁后以结构简单方式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准备位置。门运动单元尤其优选地设计成螺纹驱动机构或齿轮齿条驱动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所述门运动单元被固定在车门上并支承在车身上。因此,它可被轻松地电连接到与之接合的其它构件如控制单元、门锁和用于门把手单元的驱动机构,这也简化了组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替代改进方案,门运动单元被固定在车身上且支承在车门上。所述设计允许在车门运动至准备位置时的较大运动行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改进方案,门运动单元布置在门铰链上并且产生车门旋转运动。这可以借助与电动机啮合的弧形齿条来实现。替代地,液压操作或气压操作也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4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