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锂复合金属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9596.X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出蔵惠二;小林亮太;前田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用前体 制造 方法 以及 复合 金属 化合物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至少包含镍,并且满足下述式(1),
0.2≤Dmin/Dmax (1)
式(1)中,Dmin是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进行测定得到的累积粒度分布曲线中的以μm计的最小粒径,Dmax是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得到的累积粒度分布曲线中的以μm计的最大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由下述组成式(A)表示,
Ni1-x-yCoxMyOz(OH)2-α (A)
组成式(A)中,0≤x≤0.45,0≤y≤0.45,0≤x+y≤0.9,0≤z≤3,-0.5≤α≤2,M为选自Zr、Al、Ti、Mn、Ga、In和W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满足下述式(4),
10μm≤D50≤30μm (4)
式(4)中,D50是就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进行测定得到的累积粒度分布曲线来说在将整体设定为100%时从小颗粒侧起累积体积成为50%的点的以μm计的粒径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满足下述式(2)和(3),
(D50-D10)/D50≤0.35 (2)
(D90-D50)/D50≤0.50 (3)
式(2)中,D10是就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进行测定得到的累积粒度分布曲线来说在将整体设定为100%时从小颗粒侧起累积体积成为10%的点的以μm计的粒径的值,D50是成为50%的点的以μm计的粒径的值,D90是成为90%的点的以μm计的粒径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BET比表面积为2m2/g~80m2/g。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其满足下述式(5),
0.65≤α/β≤1.45 (5)
式(5)中,α是由使用了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2θ=52.4±1°处的衍射峰的半峰宽,β是由使用了CuKa射线的X射线衍射得到的73.9±1°的衍射峰的半峰宽。
7.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浆料制备工序,在该浆料制备工序中,向反应槽供给至少包含镍的含金属水溶液和碱性水溶液,由此得到含氢氧化物浆料;以及
分级工序,在该分级工序中,使用网对所述含氢氧化物浆料进行分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由下述组成式(A)表示,
Ni1-x-yCoxMyOz(OH)2-α (A)
组成式(A)中,0≤x≤0.45,0≤y≤0.45,0≤x+y≤0.9,0≤z≤3,-0.5≤α≤2,M为选自Zr、Al、Ti、Mn、Ga、In和W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满足下述式(4),
10μm≤D50≤30μm (4)
式(4)中,D50是就由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用前体进行测定得到的累积粒度分布曲线来说在将整体设定为100%时从小颗粒侧起累积体积成为50%的点的以μm计的粒径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田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95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