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氧化铝粒子、板状氧化铝粒子的制造方法及树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7723.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新吾;小池龙;袁建军;佐野义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F7/44 | 分类号: | C01F7/44;C01B33/12;C01G39/00;C08K3/22;C08K7/00;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胡玉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 粒子 制造 方法 树脂 组合 | ||
一种板状氧化铝粒子,其纵横比为5~500,并且在固体27Al NMR分析中,静磁场强度14.1T下的相对于10~30ppm的6配位铝的峰的纵向驰豫时间T1为5秒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状氧化铝粒子、板状氧化铝粒子的制造方法及树脂组合物。
本申请基于2018年1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247894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无机填料的氧化铝粒子被用于各种用途。其中,高纵横比的板状氧化铝粒子与球状的氧化铝粒子相比,热特性和光学特性等特别优异,并要求进一步提高性能。
以往,为了提高板状氧化铝粒子本来所具有的上述特性、分散性等,已知有在长径、厚度等形状方面具备特征的各种板状氧化铝粒子(专利文献1~2)。此外,作为以板状氧化铝粒子的高纵横比化为目的而用于控制形状的制法,已知有:添加磷酸化合物作为形状控制剂并进行水热合成的方法(专利文献3)、添加氟硅化物并进行烧成的方法(专利文献4)等。
进而,在板状氧化铝的制造中,还已知有:使用硅或包含硅元素的硅化合物作为结晶控制剂的板状氧化铝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2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9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59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35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6-222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以往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存在如下问题,即:在配合于树脂而形成树脂组合物时,其加工稳定性差,难以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课题在于,提供在与树脂一同配合而形成树脂组合物时,树脂组合物的加工稳定性优异的氧化铝粒子。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加工稳定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能够得到板状且结晶性优异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发现包含该板状氧化铝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加工稳定性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一方式为下述的板状氧化铝粒子、板状氧化铝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树脂组合物。
(1)一种板状氧化铝粒子,其纵横比为5~500,
并且在固体27Al NMR分析中,静磁场强度14.1T下的相对于10~30ppm的6配位铝的峰的纵向驰豫时间T1为5秒以上。
(2)如上述(1)所记载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其包含硅和/或锗。
(3)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其包含钼。
(4)如上述(3)所记载的板状氧化铝粒子,相对于板状氧化铝粒子的总质量100质量%,钼的含量以三氧化钼换算计为0.1质量%以上1质量%以下。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其厚度为0.01~5μm,平均粒径为0.1~500μm。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板状氧化铝粒子,其平均粒径为0.1~7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7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具有高含量杂质的发酵液中纯化乳酸镁
- 下一篇:具有夹式联接件的液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