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0809.2 | 申请日: | 2019-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内藤骏弥;中尾亮平;小松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74;H01M10/4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徐飞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控制 装置 | ||
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根据表示二次电池的充电率与电压的关系的特性来求取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率,其包括:调出部,其基于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历史信息,从预先存储的多个所述特性中调出第一特性;修正极限宽度指定部,其指定修正极限宽度,该修正极限宽度用于确定对所述第一特性进行的修正的容许范围;和直接检测修正部,其基于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生成依照所述修正极限宽度来修正所述第一特性而得的第二特性,使用所述第二特性来求取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电力系统联合的稳定化等广泛的领域中利用了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另外,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措施、废气措施、化石燃料的枯渇措施等原因,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以二次电池的电力为动力源的汽车备受关注。这些搭载有二次电池的系统中,为了安全使用电池且最大限度地提取电池的性能,通常具备电池控制装置。电池控制装置检测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并基于这些来运算电池的充电率(State OfCharge:SOC)及劣化状态(State Of Health:SOH)等电池参数。
电池的充电率(SOC)通常能够使用电池的SOC和开路电压(Open CircuitVoltage:OCV)的关系即SOC-OCV特性而获取。但是,已知SOC-OCV特性根据电池的劣化或个体不均而变化。近年来,通过电极材料的进步,SOC-OCV特性的斜率变小,SOC-OCV特性的劣化及个体不均作为SOC误差的主要原因逐渐成为问题。因此,为了算出高精度SOC,需要检测SOC-OCV特性的变化并进行修正的逻辑。
作为根据SOC-OCV特性的变化运算SOC的方法,例如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在蓄电系统的控制器中,使用从算出前次充满电容量时到目前位置未推定充满电容量的期间(未推定期间)的平均SOC及平均电池温度、预先限定了根据平均SOC及平均电池温度进行变化的降低率的降低率图,算出未推定期间中的降低率,并算出基于未推定期间中的降低率和初始充满电容量算出前次充满电容量时的蓄电装置的第一经过期间。然后,公开了基于由第一经过期间和未推定期间算出的蓄电装置的当前的第二经过期间、未推定期间中的降低率、及初始充满电容量,算出当前的充满电容量。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基于开路电压值及电流累计值推定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方法,其中,基于上述二次电池的使用开始后的充放电特性数据,更新能够确定充电状态推定时的瞬间的开路电压值和充电状态推定值的关系的瞬时充电状态图,基于上述更新的瞬时充电状态图,算出充电状态推定时的瞬间的充电状态推定值,基于在上述二次电池流通的电流的累计值算出充电状态推定值,基于根据上述瞬间的充电状态推定值及上述电流累计值的充电状态推定值,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控制中使用的控制用充电状态推定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40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6-1144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手法中,不能应对制造电池时的个体不均引起的SOC-OCV特性的差异。另外,在实际的电池的使用条件和控制器中保存的降低率图所限定的劣化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在SOC-OCV特性的预测结果和实际的SOC-OCV特性之间产生误差。因此,存在SOC的运算精度较低之类的问题。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手法中,当OCV或电流累计值中存在测定误差时,不能高精度更新与SOC-OCV特性相当的瞬时充电状态图,基于该情况的SOC的运算结果中可产生较大的误差成为问题。特别是不进行与外部的充放电的混合动力汽车中,SOC的运行范围一般较狭窄,因此,难以高精度地更新瞬时充电状态图。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0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