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4320.4 | 申请日: | 2019-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知明 |
主分类号: | F16H35/00 | 分类号: | F16H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金星 |
地址: | 日本国长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转换 装置 | ||
扭矩转换装置(1)包括:第2旋转体(30),其第2旋转轴(31)处于相对于第1旋转体(20)的第1旋转轴(21)平行的位置;连杆部(41、51、61),其中第1安装部(41b、51b、61b)安装在第1旋转体(20)上,另一方的第2安装部(41c、51c、61c)安装在第2旋转体(30)上,由此跨设在第1旋转体(20)和第2旋转体(30)之间;以及砝码(43、53、63),其安装在连杆部(41、51、61)上,相对于第1安装部(41b、51b、61b)位于左右中的任一边。第1安装部(41b、51b、61b)与第2安装部(41c、51c、61c)之间的距离和第1旋转轴(21)与第二旋转轴(31)之间的距离相同,第1旋转轴(21)与第1安装部(41b、51b、61b)之间的距离和第2旋转轴(31)与第2安装部(41c、51c、61c)之间的距离相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扭矩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很多相对于输入扭矩增大输出扭矩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8028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相对于输入扭矩来更大地增大输出扭矩。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包括一种扭矩转换装置,具备第1旋转体;第2旋转体,其旋转轴处于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平行的位置上;连杆部,其一方的第1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第1旋转体上,且另一方的第2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第2旋转体上,由此跨设在所述第1旋转体和所述第2旋转体之间;砝码部,其安装在所述连杆部上,相对于所述第1安装部位于左右中的任一边,所述连杆部中,所述第1安装部与所述第2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与所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同,且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与所述第1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2旋转体与所述第2安装部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1安装部至少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连杆部中的任一方上,若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第2旋转体中的任一方旋转,则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第2旋转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旋转,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及所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轴也旋转,且所述连杆部及砝码也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优选所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轴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位于斜下方,所述砝码部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体旋转轴位于,与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2旋转体旋转轴所处一侧相同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优选具备多个安装了所述砝码部的所述连杆部,在所述第1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各个连杆部各自的所述第1安装部等距安装在所述第1旋转体上,在所述第2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各个连杆部各自的所述第2安装部等距安装在所述第2旋转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优选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第2旋转体形成为圆盘形状,且在中央形成有所述旋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方式,扭矩转换装置从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第2旋转体中的至少一方输入使所述第1旋转体及所述第2旋转体旋转的力,则可以从所述第1旋转体的旋转轴及所述第2旋转体的旋转轴中的至少一方提取扭矩。此时,扭矩转换装置可以通过第1及第2旋转轴和砝码部产生的旋转矩、离心力作用,提取出比输入扭矩更大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扭矩转换装置可以提取出比输入扭矩更加大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3方式,扭矩转换装置可以提取出比输入扭矩更加大的扭矩。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4方式,第1及第2旋转体结构简易,进而扭矩转换装置的结构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扭矩转换装置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扭矩转换装置结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扭矩转换装置结构实施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知明,未经高田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4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