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63910.5 | 申请日: | 201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9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日比野真彦;水上俊介;中西贵大;藤田雄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10/052;H01M50/103;H01M50/2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锂二次电池(1)的外装体(6)具备:被覆区域(67)和外周区域(68)。被覆区域(67)为在重合方向上与正极(2)、隔板(4)及负极(3)重叠的矩形的区域。外周区域(68)为将被覆区域(67)的周围包围的矩形框状的区域。外周区域(68)的第一区域(681)为沿着一对长边(691)分别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一区域(681)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相接合。第二区域(682)为在一对第一区域(68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681)与被覆区域(67)之间沿着被覆区域(67)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二区域(682)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以非接合状态接触或接近。由此,能够抑制电解液(5)向锂二次电池(1)的外部漏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型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薄型电池搭载于各种各样的设备等而作为电力供给源加以利用。例如,日本特开2016-139494号公报(文献1)中公开一种层压型电池,其具有:将2张薄膜重合得到的层压部件、以及收纳于该2张薄膜之间的单电池。该层压型电池中,出于在供层压型电池搭载的设备中将电池收纳空间小型化的目的,将层压部件的周缘部折叠。
另外,日本特开2015-153513号公报(文献2)的层压外装电池也同样地,出于提高空间效率的目的,将层压外装体的两个侧部弯折90°。日本特开2009-32612号公报(文献3)的层压外装电池中,出于抑制层压薄膜的局部变形而抑制绝缘不良的目的,将层压薄膜的两个侧部弯折90°。
近年来,作为智能卡的电力供给源,对薄型的锂二次电池(也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作为该智能卡的制造方法,已知:将锂二次电池夹在卡基材之间并于常温进行加压的冷层压及将锂二次电池夹在卡基材之间并进行加热及加压的热层压等。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5-74936号公报(文献4)涉及搭载有IC芯片而不是薄型电池的IC卡的制造方法。IC卡的制造中,也实施用将IC芯片夹在中间的2张基体片夹入并进行加热及加压的工序。
不过,制造搭载有锂二次电池的智能卡等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的热层压等时,锂二次电池被压迫,电池内部所填充的电解液有向电池外部漏出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薄型的锂二次电池,其目的在于,抑制电解液向锂二次电池的外部漏出。
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隔板,该隔板在规定的重合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正极上;负极,该负极在所述重合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隔板的与所述正极相反一侧;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浸于所述正极、所述负极及所述隔板;矩形片状的外装体,该外装体具有从所述重合方向的两侧将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被覆的2层的片材部,并且,将所述正极、所述隔板、所述负极及所述电解液收纳于内部;以及2个端子,该2个端子在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与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分别连接,并且,向所述外装体的外部延伸。所述外装体具备:矩形的被覆区域,该被覆区域在所述重合方向上与所述正极、所述隔板及所述负极重叠;以及矩形框状的外周区域,该外周区域将所述被覆区域的周围包围。所述外周区域具备:一对第一区域,该一对第一区域为沿着供所述2个端子配置的边以外的一对边分别延伸的带状区域,且所述2层的片材部在该一对第一区域相接合;以及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为在所述一对第一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被覆区域之间沿着所述被覆区域延伸的带状区域,且所述2层的片材部在该第二区域以非接合状态接触或接近。由此,能够抑制电解液向锂二次电池的外部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3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