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度可变的导管支撑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8886.6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2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R·科顿;M·I·朱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M25/00;A61M25/06;A61M2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殷玲;吴鹏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导管 支撑 框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导管延伸装置,包括具有内腔、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其中限定了内腔、纵向轴线、近侧区段和远侧区段的管框架,其中管框架包括多个镂空图案;以及从管框架的近侧区段延伸的舌状元件,其中舌状元件连接到推动构件。
相关应用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10日提交的第62/729282号美国临时申请,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地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冠状动脉可能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其他病变而变窄或闭塞。这些病变可能会完全阻塞动脉腔,或者可能会显著缩小动脉腔。为了诊断和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通常需要将导丝或其他介入器械穿过并超出冠状动脉的闭塞物或狭窄部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称为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或阻塞而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狭窄部分的治疗过程。引导导管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支持另一导管或介入装置(例如微导管、支架或球囊)更容易通过,从而进入目标部位。例如,引导导管可以通过主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口。一旦安置在冠状动脉的开口或孔中,导丝或其他器械可穿过引导导管的内腔,然后插入闭塞或狭窄处的动脉远端。使用引导导管的另一个例子是在股动脉-腘动脉介入中发现的,其中股动脉介入可以利用引导导管使用桡动脉或足部动脉进入来有效地进行。参见Ruza等,JAAC 11:1062(2018)。
然而,引导导管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用于放置的区域(例如,冠状脉管系统)中的解剖结构可能是曲折的,并且病变本身可能相对不顺应的。此外,当穿过相对不顺应的损伤时,可以产生足以将引导导管从被治疗的动脉口移出的向后力。为了改善后部支撑,美国专利RE 45830公开了一种适于在引导导管内通过的同轴引导导管。同轴引导导管的远侧部分可以从引导导管的远端向远侧延伸。同轴引导导管包括限定管状结构的柔性梢端部分,该管状结构具有管腔,介入心脏病学装置如支架和球囊可以插入通过该内腔。
所公开的或可获得的引导导管延伸装置需要构造具有不同特性的不同管部段并将这些管部段连接在一起。例如,如美国专利RE 45830号所公开的,导管延伸部分包括一导管部段,该导管部段可包括软的梢端、内衬部分、编织或卷绕在内衬上的导管主体的增强部分(扁丝线或圆丝线编织组合物或者扁金属线圈或圆金属线圈)以及熔化或覆盖在增强的导管区段上的聚合物覆盖部分(例如,Pebax(改性尼龙)、Nylon(尼龙)或其他聚合物材料),以及可由不锈钢或镍钛合金管制成的基本上刚性的部分。参见RE 46116,RE 45760。
引导导管设计的另一个例子示出了具有箍环过渡部分的引导导管,该过渡部分由不同于管状部分的材料制成。这里,管状部分由多丝编织线形成以增强聚合物区段。例如,参见美国专利第8048032号,第8996095号,第9352123号,第9687634号,第9764118号和第9993613号。然而,这些多部件设计和制造要求会限制机械性能并使制造变得复杂。
因此,仍然需要改进导管主体和导管区段(例如引导导管延伸部分)的设计,并且更一般地,需要导管管件的替代设计,其不仅使得容易制造,而且允许控制在管任何一点处该管的各种特性,例如如轴向扭矩传递、可操纵性、沿工作长度的可变弯曲柔度、可推动性、抗塌缩或抗扭结性等。控制沿导管长度的关键点处的可扭转能力和柔度是重要的,以使医生能够通过各种复杂且通常曲折的解剖脉管系统进行进入,所述脉管系统通常存在于冠状、外周或神经血管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引导导管延伸装置,包括:具有内腔、近端和远端的推动构件;限定了其中的内腔、纵向轴线、近侧区段和远侧区段的管框架,其中管框架包括多个切口图案/镂空图案/镂空构型;以及从管框架的近侧区段延伸的舌状元件,其中舌状元件与推动构件联接。推动构件可以包括多个镂空图案。推动构件可以包括多个中断的螺纹形镂空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未经祥丰医疗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8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