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改变馈电路径的电路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6863.1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朴正玩;金世浩;司空旻;孙文秀;申东律;张寿宁;李胤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H04M1/02;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谢玉斌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改变 馈电 路径 电路 电子 装置 | ||
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天线元件,其包括壳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天线元件,其包括壳体的不同于壳体的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该电子装置也包括存储馈电条件的存储器,每个馈电条件用于向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中的一个施加电流。基于所存储的馈电条件的第一馈电条件,控制电子装置的调谐器,使得第一电流流向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中的一个,并且电子装置的处理器基于通过调谐器形成的电路径,发送或接收指定频带中的信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依据电子装置的工作环境来改变馈电路径的技术。
背景技术
发展中的移动通信技术通常包括配备有天线的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装置。电子装置可以通过天线发送和/或接收各种数据(例如,消息、照片、视频、音乐文件和/或游戏)。
电子装置可以基于要发送和/或接收的信号的频带来切换天线元件。例如,电子装置可以通过向设置在其壳体的下端的天线元件供应电流来在低频带和/或中频带中发送和/或接收信号。在另一个示例中,电子装置可以通过向设置在壳体的右下端的天线元件供应电流来在高频带中发送和/或接收信号。
然而,当电流被供应到天线元件的路径是固定的并且电子装置工作的环境改变时,天线的性能可能会降低。例如,当用户用他/她的左手握住电子装置时,用户的手指可以接触放置在壳体的右下端的天线元件,或者可以是与其相邻接的。在这样的示例中,天线的性能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问题的解决方案
已经做出本公开的多个方面以解决至少以上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以下描述的优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基于电子装置的工作环境来改变馈电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天线元件,其包括壳体的第一部分;第二天线元件,其包括壳体的第二部分,壳体的第二部分不同于壳体的第一部分;印刷电路板,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存储馈电条件,每个馈电条件用于向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之一施加电流。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其被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与存储器电连接;至少一条馈电线,其被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与处理器电连接;以及调谐器,其与至少一条馈电线、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电连接。处理器基于所存储的馈电条件中的第一馈电条件来控制调谐器,使得第一电流流向第一天线元件和第二天线元件中的一个,并且基于通过所述调谐器形成的电路径,发送或接收指定频带中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第一板、背对第一板的第二板以及围绕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空间并与第二板连接或与第二板一体地形成的侧构件,其中,侧构件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介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的绝缘部。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印刷电路板,其介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接地层;以及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电路,其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并包括处理第一频带中的第一信号的第一电路径和处理第二频带中的第二信号的第二电路径。该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与第一导电部电连接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第二节点、与第一电路径和第二电路径电连接的第三节点、第一有源元件、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该第一有源元件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该第一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有源元件的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一节点之间,该第二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有源元件的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即使电子装置的工作环境改变,也可以稳定地维持天线的辐射性能。而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以下条件下使天线的辐射性能最大化:相对于无线电波的弱电场条件的信号发送和/或接收速率的降低,由于用户接触的天线性能的降低,或天线的馈电点或馈电路径相对于用户在特定频段上的使用条件的变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6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