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着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6302.1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8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川浦政克;相马祐辉;上村秀司;J·Z·马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李文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器具 | ||
本申请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难以从生物体表面剥开的粘着器具、以及提供具备容易从粘着面剥离的剥离片的粘着器具。本公开的粘着器具(1)具备:具备可粘着于生物体表面的粘着面(11)以及位于与粘着面相反的一侧的安装面(12)的粘着片(2);安装于安装面的器具主体(3);以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着于粘着面的剥离片(4),粘着片具备安装有器具主体的第1部分(X1)和未安装器具主体的第2部分(X2),剥离片具备粘着于粘着片的粘着面的剥离层(4a)、和相对于剥离层向与粘着面相反的一侧折叠并层叠的至少1层折返层(4b),剥离片的折返层至少在粘着片的第2部分的位置层叠于剥离片的剥离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粘着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被称为导管的细长中空管状的医疗用的插入器具,进行各种各样形态的检查和/或治疗。导管从形成在手腕、腹股沟区域等上穿刺部位经皮被插入到血管内,并经血管被运送至成为要检查和/或治疗的对象的部位。在医疗从业者所进行的检查和/或治疗完成后,将导管和为了导管导入所利用的鞘从穿刺部位拔出,并且对该穿刺部位进行止血。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包括在将鞘拔出后对患者的伤处施加压迫的压迫构件的粘着器具的敷料(dressing)。专利文献1的敷料具备具有膜邻接于端壁的收缩状态和膜相对于端壁保持间隔的膨胀状态的膨胀式气囊。另外,专利文献1的敷料具备在实质上覆盖伤处的位置相对于患者皮肤保持气囊的保持机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与气囊的端壁连结并从气囊的端壁向外侧突出的柔性片的保持机构,在该柔性片的作为粘着面的单面,设有用于粘合于患者皮肤的粘着层。该粘着层在出厂以及运输期间被可取下的保护片覆盖。保护片在使用之前要去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214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粘着器具的敷料中,将在柔性片的单面设置的粘着层粘合于患者的作为生物体表面的皮肤,并且使作为压迫构件的气囊成为膨胀状态,从而能够通过气囊压迫患者的伤处。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敷料中,当通气囊压迫患者的伤处时,通过由压迫造成的皮肤的凹陷以及从皮肤受到的反力,设置于柔性片的单面的粘着层容易在气囊附近剥开。由于粘着层被剥开,有时无法得到借助气囊想要的压迫力。
另外,即使是不具备压迫构件的粘着器具,有时也容易通过外力从皮肤剥开。
而且,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作为保护粘着面的粘着层的剥离片的保护片,但是关于保护片的构成有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以提供难以从生物体表面剥开的粘着器具为目的。进一步,本公开以提供具备容易从粘着面剥离的剥离片的粘着器具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公开的第1方案的粘着器具,该粘着器具其具备:粘着片,其具备可粘着于生物体表面的粘着面、和位于与所述粘着面相反的一侧的安装面;器具主体,其安装于所述粘着片的所述安装面;以及剥离片,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着于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粘着面,所述粘着片具备:供所述器具主体安装的第1部分;和未安装所述器具主体的第2部分,所述剥离片具备:粘着于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粘着面的剥离层;和相对于所述剥离层向与所述粘着面相反的一侧折叠并层叠的至少1层折返层,所述剥离片的所述折返层至少在所述粘着片的所述第2部分的位置处层叠于所述剥离片的所述剥离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6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