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5626.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良;宋佩珊;黄明停;杨安绥;余忠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A61P25/28;C07K1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荣文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神经 退行 性疾病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利用单克隆抗体来治疗诸如阿兹海默症(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克隆抗体对Siglec‑3受体具有结合亲和力。依据本发明某些实施方式,所述单克隆抗体可增加免疫细胞对神经毒性肽的吞噬作用,以提供有治疗需要的个体神经保护的功效。
发明背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治疗疾病的领域。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是关于抗-Siglec-3抗体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用途。
2.背景技术
神经退化是一种渐进性且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及死亡的过程。包括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氏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及脊髓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ataxias,SCA)等神经性疾病皆被视为由神经退化过程所造成。这些疾病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其中某些疾病会导致记忆及认知障碍,其余则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语言能力及呼吸。
目前尚无可逆转神经退化过程的治疗方法。即使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核准数种治疗药物,举例来说,用以治疗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利鲁唑(riluzole)及依达拉奉(edaravone),用以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沙芬酰胺(safinamide),以及用以治疗阿兹海默症的多奈哌齐(donepezil)及加兰他敏(galantamine);然而,这些药物皆仅能减缓疾病的进程,而无法治愈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外,已知神经退化患者在长时间服用这些药物后,有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抗性,因而降低治疗的功效。
有鉴于此,相关领域亟需一种可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颖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组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要的方式介绍本揭示内容的一些概念作为后面将介绍的具体描述的前奏。
本揭示内容的一方面是关于一抗体于制备一用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或药学组合物的用途。该药物或药学组合物包括一有效量的抗体,以及一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依据本揭示内容的实施方式,该抗体包括一轻链可变(light chain variable,VL)区及一重链可变(heavy chain variable,VH)区,其中该VL区包括一第一轻链互补性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L1)、一第二轻链CDR(CDR-L2)及一第三轻链CDR(CDR-L3);且该VH区包括一第一重链CDR(CDR-H1)、一第二重链CDR(CDR-H2),及一第三重链CDR(CDR-H3)。
依据本揭示内容某些实施方式,CDR-L1具有VYY的氨基酸序列,CDR-L2具有ISSAG(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且CDR-L3则具有QYFNFP(序列编号:2)的氨基酸序列。在这些实施方式中,CDR-H1具有NNGW(序列编号:3)的氨基酸序列,CDR-H2具有GIGPYGGSTF(序列编号:4)的氨基酸序列,且CDR-H3具有SRFIGSYSHM(序列编号:5)的氨基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研究院,未经中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5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料液流浓缩系统
- 下一篇: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自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