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及害虫防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4329.7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4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悠耶;小林洋子;川尻由美;中山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N53/06 | 分类号: | A01N53/06;A01M7/00;A01N25/06;A01N25/30;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毅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气溶胶 方法 | ||
提供一种室外用的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其不会产生VOC限制上的问题自不必说,在对处理对象面的附着性、屏障空间的有效形成方面也优异,并且对于对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敏感度降低的害虫,特别是蚊类也有效。一种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其是通过在具备喷射按钮的耐压容器中填充气溶胶原液和喷射剂而成的,气溶胶原液的VOC含量为30质量%以下,且含有:(a)30℃下的蒸气压为2×10‑4~1×10‑2mmHg的常温挥散性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0.01~3.0质量%;(b)沸点为160~320℃的二醇醚化合物0.5~10质量%;(c)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0.2~5.0质量%;以及(d)水剩余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具备喷射按钮的耐压容器中填充气溶胶原液和喷射剂而成的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及使用该气溶胶剂的害虫防除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室外使用的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根据使用方法分为:(1)以在室外空间飞行的害虫为目标进行喷雾的直击型,(2)以防除隐藏在树丛、叶的背面或隐蔽处的害虫为目的,向植物体或隐蔽处或者其附近一体空间进行喷雾的类型,(3)在外壁、窗玻璃、地面等固相表面预先喷雾涂布气溶胶杀虫剂,埋伏害虫的类型。基本上,(1)的直击型需要速效性,因此,作为速效的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胺菊酯等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在(3)的埋伏型中,由于要求残效性,所以大多使用蒸气压低、缺乏挥散性的杀虫成分。
与此相对,近年来,称为户外生活而在室外(包括露台、阳台等)度过余暇时间,或者从事家庭园艺、庭院工作等的人正在增加。与此相伴,在树丛、隐蔽处等附近被害虫,特别是以伊蚊为代表的蚊类困扰的机会变多,要求上述(2)类型的害虫防除用气溶胶剂的需求提高。
关于上述(2)的类型,有尝试将含有蒸气压较高的杀虫成分的水性气溶胶剂散布在害虫飞行的环境的固相面上,形成杀虫成分屏障而预防性地防除飞行害虫来远离人。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03172号公报)中记载了:将包含含有常温挥散性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碳原子数1~3的低级醇、碳原子数3~6的二醇和水的气溶胶原液30~70容量%以及含有二甲醚的喷射剂30~70容量%,且该气溶胶原液的pH为5~7的室外用单液性水性气溶胶剂喷雾涂布于帐篷的布一面,结果在帐篷的周围形成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屏障,持续10小时以上阻止飞行害虫进入到帐篷内。然而,专利文献1的气溶胶剂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下,简称为VOC)作为喷射剂,所以在环境方面留有研究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195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害虫的侵入阻止方法,其使用含有常温挥散性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和作为其挥散调节剂的碳原子数3~6的二醇、并填充压缩气体作为喷射剂而成气溶胶剂,以其平均喷雾粒径为50~150μm、且在处理对象面使上述常温挥散性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处理量成为0.5mg/m2以上的方式进行喷雾,从而在该处理对象面上方形成上述常温挥散性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屏障空间,阻止害虫侵入该空间6小时以上。与专利文献1相比,可以说该专利文献2的技术在使用压缩气体代替二甲醚作为喷射剂这一点上进行了一定的环境考虑。
然而,VOC限制逐年变得严格,例如在美国的情况下,一般要求将每个产品的VOC量抑制在30质量%以下,且根据产品的种类降低到25质量%以下。专利文献2的气溶胶剂为了形成单液性的水性配方,以在气溶胶剂中配合20~80v/v%的碳原子数为2~3的低级醇为主旨,依然存在很多无法通过美国的VOC限制的情况。
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任一者中,对害虫的防除效力试验(这里,防除效果是指包含杀虫效果、驱避效果、侵入阻止效果等的广义概念)仅限于以对拟除虫菊酯系杀虫成分的敏感度未降低的害虫为对象的试验,对于敏感度降低的害虫,特别是蚊类均未提及任何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03172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4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