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氧化铝颗粒、及板状氧化铝颗粒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3312.X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高田新吾;冲裕延;袁建军;糸谷一男;佐野义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F7/30 | 分类号: | C01F7/30;C01G17/00;C01G39/00;C01F7/32;C01F7/441;C01F7/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铝 颗粒 制造 方法 | ||
提供不易使设备磨损的板状氧化铝颗粒。板状氧化铝颗粒包含锗或锗化合物。前述板状氧化铝颗粒优选在XPS分析中Ge相对于Al的摩尔比[Ge]/[Al]为0.08以上。前述板状氧化铝颗粒优选在表层包含锗或锗化合物。前述板状氧化铝颗粒的密度优选为3.7g/cmsupgt;3/supgt;以上且4.1g/cmsupgt;3/supgt;以下。前述板状氧化铝颗粒优选在XRF分析中Ge相对于Al的摩尔比[Ge]/[Al]为0.08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状氧化铝颗粒、及板状氧化铝颗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无机填料的氧化铝颗粒被用于各种用途。其中,与球状的氧化铝颗粒相比,高长径比的板状氧化铝颗粒的热特性及光学特性等特别优异,要求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以往,为了使板状氧化铝颗粒本来具有的上述特性、分散性等提高,已知有在长径、厚度等形状方面具备特征的各种板状氧化铝颗粒(专利文献1~2)。另外,作为以板状氧化铝颗粒的高长径比化为目的、用于控制形状的制造方法,已知有添加磷酸化合物作为形状控制剂并进行水热合成的方法(专利文献3)、添加硅氟化物进行烧结的方法(专利文献4)等。
进而,在板状氧化铝的制造时,还已知有使用硅或包含硅元素的硅化合物作为结晶控制剂的板状氧化铝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2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9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59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35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6-222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这些板状氧化铝颗粒而言,氧化铝为高硬度,因此有使混合机、输送机、切割器等磨损从而使这些设备劣化/破损的担忧。此外,还有磨损/破碎片混入的频率增大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课题在于提供与以往的板状氧化铝颗粒相比不易使设备磨损的板状氧化铝颗粒。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能够得到包含硬度低于氧化铝的锗或锗化合物的板状氧化铝颗粒,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以下的(1)~(10)。
(1)一种板状氧化铝颗粒,其包含锗或锗化合物。
(2)根据前述(1)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中,XPS分析中,Ge相对于Al的摩尔比[Ge]/[Al]为0.08以上。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在表层包含锗或锗化合物。
(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密度为3.7g/cm3以上且4.1g/cm3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中,XRF分析中,Ge相对于Al的摩尔比[Ge]/[Al]为0.08以下。
(6)根据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厚度为0.01~5μm,平均粒径为0.1~500μm,且长径比为2~500。
(7)根据前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氧化铝颗粒,其还包含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3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