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系纱条卷装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51912.2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大岛郁人;川本贵史;村上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5/04 | 分类号: | B65H5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系纱条卷装 | ||
为了提供在将总纤度大的丙烯酸系纱条卷绕于芯筒时在搬运时不会发生卷崩散的丙烯酸系纱条卷装,该丙烯酸系纱条卷装为将总纤度为8000dtex以上的丙烯酸系纱条卷绕于筒管而成的卷装,卷装上的丙烯酸系纱条的纱宽为0.22mm/1000dtex以上、且丙烯酸系纱条卷装的硬度为6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系纱条的卷装,涉及卷形状良好且搬运时、解舒时不良状况(trouble)少的丙烯酸系纱条卷装。特别地,本发明适宜作为碳纤维制造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前体纱条卷装。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系长纤维不仅被用于衣料,近年来也被用作碳纤维的前体(precursor),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纤维、提高其生产率,公开了大量的改善技术。
碳纤维是如下获得的,即,在对碳纤维前体即丙烯腈系纤维纱条进行纺纱的制纱工序中进行暂且卷绕后,将其送至烧成工序,经耐燃化工序(在200~300℃的空气气氛中对该纤维进行加热烧成而将其转化为氧化纤维)、碳化工序(在氮/氩/氦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中进一步加热至300~3000℃而进行碳化)而获得;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而广泛地用于航空航天用途、运动用途、一般工业用途等。
对于碳纤维而言,通常,其以由单纱数为1000根以上的长丝构成的复丝为一个纱条单元,但对于作为原料的丙烯酸系纱条而言,因与作为后续工序的烧成工序的生产纱条速度之差,通常暂且在制纱工序中卷绕后再被送至烧成工序。为了提高烧成工序中的生产率,有效的是增加每次能够处理的丙烯酸系纱条的量,但丙烯酸系纱条通常被卷绕至芯筒(core bobbin),因此若在一个筒管(bobbin)上卷绕大量的纱条,则存在向烧成工序搬运时筒管沿铅直方向下垂、端面的鼓起变大,从而发生如在烧成工序中成为解舒不良这样的卷崩散(日文:巻崩れ)的情况。
在碳纤维前体用的丙烯酸系纱条卷装中,为了在卷绕时获得良好的卷形状,而对络筒交叉夹角、卷绕张力等卷绕条件进行规定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但没有有关输送时的卷崩散的记载。另外,针对33000dtex以上的粗大丙烯酸纱条,通过采用特定的纱宽、纱条偏移比例而获得良好的卷形状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2中,但存在下述问题,即,只要不在卷绕前对纱条赋予水分而提升集束性,便不能完全防止卷形状的恶化、解舒时的不良状况,在输送时也会发生卷崩散,并且由于由水分赋予引起的运行成本(running cost)的增加、质量增加而导致不适于长距离移动成为课题。
进而,为了防止输送时的卷崩散,而在总纤度为数十~数百dtex左右的纤维中对卷装的硬度进行规定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但该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超过1000dtex这样的总纤度大的碳纤维前体用丙烯酸系纱条卷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3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3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51-233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2731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在将总纤度大的丙烯酸系纱条卷绕至芯筒时,搬运时不会发生卷崩散的丙烯酸系纱条卷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手段。即,本发明的丙烯酸系纱条卷装为将总纤度为8000dtex以上的丙烯酸系纱条卷绕于筒管而成的卷装,卷装上的丙烯酸系纱条的纱宽为0.22mm/1000dtex以上,并且所述丙烯酸系纱条卷装的硬度为60以上。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1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