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场屏蔽片、磁场屏蔽片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其的天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49931.1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在;李东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莫先恩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12;H01F10/00;H01F27/36;H05K9/00;B32B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场 屏蔽 制造 方法 利用 天线 模块 | ||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辊形态的磁场屏蔽片、磁场屏蔽片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其的天线模块,即,可改善薄板磁性片的热处理工序来提高整体生产工序的效率。本发明的磁场屏蔽片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薄板磁性片;绝缘层,形成于上述薄板磁性片的一面或两面;以及粘结层,以层叠上述薄膜磁性片来接合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绝缘层之间,上述薄板磁性片通过片状处理来被分成多个磁性体碎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场屏蔽片,尤其涉及如下的磁场屏蔽片、磁场屏蔽片的制造方法及利用其的天线模块,即,可改善薄板磁性片的热处理工序来提高生产工序的整体效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在无线电力发送装置与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之间实现利用电磁感应或磁共振现象的无线电力传输。为了无线电力传输,在终端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层叠设置包括通信用天线和信号处理部的天线模块及磁场屏蔽片。
用于发送及接收无线电力传输利用提高效率的共振电路,为了获得频率选择性,优选质量系数(Q)大的。质量系数(Q)与自感(L)值成正比且与电阻(R)成反比。其中,在天线模块层叠的磁场屏蔽片起到电感器的功能,从而起到吸收无线电波的吸收剂的作用和用于屏蔽对于终端本体的影响的磁屏蔽作用。
被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即,被终端的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通过法拉第定律(Faraday's law)及伦茨定律(Lenz's law)确定,因此,为了获得高的电压信号,与次级线圈联接的磁通量越多越有利。次级线圈的软磁性材料的量越多以及材料的磁导率越高,磁通量越大。尤其,本质上,无线充电为基于非接触的电力传输,因此,为了使在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初级线圈中形成的无线电磁波集束在接收装置的次级线圈,安装次级线圈的磁场屏蔽片需要由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形成。
在磁导率高的非晶质碳带的情况下,碳带自身为金属薄板,因此,没有对于厚度的负担,当向非晶质碳带施加用于电力传输的100kHz频率的交流磁场时,因受碳带表面的涡电流(Eddy Current)影响,应用功能将会降低,或者当进行无线充电时,发生效率降低及发热等的问题。
考虑到现有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用磁场屏蔽片为薄膜,且无法提高基于屏蔽的发热问题和无线充电效率,提出了通过非晶质碳带的片状处理,大幅度减少基于涡电流的损失,由此,防止对便携式终端设备等的本体及电池产生影响,同时增加次级线圈的质量系数(Q)来实现电力传输效率优秀的无线充电器用磁场屏蔽片。
上述磁场屏蔽片通过采用在薄板磁性片的两面附着保护膜和两面胶的状态下,通过片状处理来将薄板磁性片分成多个微细碎片的结构,由此减少涡电流损失,对片状处理的层叠片进行片状处理来实现层叠片的平坦化及超薄化,通过向微细碎片的缝隙部分填充粘结剂来进行绝缘,防止涡电流降低和非晶质碳带的氧化。
另一方面,无线充电分为磁感应方式和磁共振方式,根据检测对于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的接近的方式,分为PMA方式和Qi方式。上述PMA无线充电方式利用永久磁铁和孔传感器来检测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的接近,由此控制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动作。
并且,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充电器的效率,普遍在无线电力发送装置使用有助于与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的整合(align)的永久磁铁的结构,通过永久磁铁的直流磁场,薄的屏蔽片发生磁化(饱和)现象,从而导致性能的降低,或者发生电力传输效率急剧下降的问题。
因此,与不包括磁场屏蔽片的情况相比,在无线电力发送装置包括永久磁铁的情况下,无线电力接收装置所使用的磁场屏蔽片需要层叠更多数量的薄板磁性片。
另一方面,薄板磁性片为了提高磁导率而实施热处理,并且,若经热处理,则脆性将会增加,从而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片状处理。
由此,以往,在通过基于熔纺的快速冷却凝固方法(RSP)制造辊形态的Fe类非晶质磁带之后,以可轻松进行热处理后的后处理的方式先将其切成规定长度并以片形态层叠之后,将层叠的磁带片进行批量(batch)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莫先恩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阿莫先恩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9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