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明串珠菌属菌株的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41190.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7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润根;廉圭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库恩生物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61K35/744;A61P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丽娜;张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串珠 菌株 用于 改善 肠道 功能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的贺氏明串珠菌菌株及其用途,本发明的贺氏明串珠菌菌株可以有效地改善肠道功能,因此,期待可适用于包含功能性食品组合物的各种食品组合物、药学组合物、动物饲料组合物等多种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明串珠菌属菌株、其培养液、其浓缩物或其干燥物的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肠道(intestine)由小肠和大肠组成,是负责消化、吸收、排泄的主要消化器官,近来,由于摄取加工肉类的增加、吸烟、缺乏运动等原因,肠道中的炎症反应增加,结果,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炎、小肠癌等各种与肠道有关的疾病正在增加。结肠癌(colon cancer)是一种发生在大肠中的肿瘤,据报道在韩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45人,世界排名第一。由于这种结肠癌在发展为癌症的阶段不容易治疗,因此通过定期检查来预防是最好的对策。另外,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等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在大肠或消化道的任何地方,是最近发生率剧增的疾病之一。是在20至40岁的年轻人中也经常发生的疾病,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韩国专利授权号10-0481300)。
随着由此类肠道疾病引起的弊端增加,最近不仅疾病治疗剂市场,而且对可以改善肠道功能的功能改善用产品的关心度及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明串珠菌属菌株、其培养液、其浓缩物或其干燥物的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的组合物等。
然而,本发明所要达成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以下记载将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的食品组合物,其中,包括贺氏明串珠菌(Leuconostoc holzapfelii)菌株、其培养液、其浓缩物或其干燥物。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肠道相关疾病的药学组合物,其中,包含贺氏明串珠菌(Leuconostoc holzapfelii)菌株、其培养液、其浓缩物或其干燥物作为有效成分。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可以包含来源于贺氏明串珠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其可以天然地从贺氏明串珠菌分泌,或者可以附加添加。所述细胞外囊泡可从贺氏明串珠菌的培养液、或包含贺氏明串珠菌的食品或通过加热或超声波死灭贺氏明串珠菌后获得的上清液中分离,可以为自然或人为地分泌,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具体例中,所述组合物可以具有预防或改善肠道相关疾病的效果,所述肠道相关疾病优选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的减少及/或与肠道的炎症有关的疾病,更优选为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等,只要是在肠道发生的疾病,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具体例中,所述贺氏明串珠菌的一日给药量优选为5×104至5×1010CFU(菌落形成单位)/mL,只要是给药量不引起副作用,就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具体例中,所述组合物优选还可以包括明串珠菌(Leuconostoc)属、乳杆菌(Lactobacillus)属、肠球菌(Enterococcus)属、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属、乳球菌(Lactococcus)属、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属或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属的菌株,只要是周知为可包含于食品组合物的菌株,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其他另一具体例中,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包括食品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库恩生物,未经株式会社库恩生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41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