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储器移除气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9200.9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1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M.麦克德莫特;W.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42;A61M39/22;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文辉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器移 气体 方法 | ||
流体注入器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部表面且限定内部容积的至少一个流体储器,配置为改变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内部容积的至少一个致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编程或配置为驱动致动器以用来自流体源的流体至少部分地填充至少一个流体储器,驱动致动器以在内部容积内产生至少部分真空,从而驱逐粘附到至少一个内部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泡,并且使一个或多个气体泡合并为合并气泡,并且驱动致动器以从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排出合并气泡。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8年4月19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659,984和提交于2018年8月28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23,792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流体递送应用,并且特别地涉及配置为从流体注入器系统的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移除气体的流体注入器系统。本公开还涉及从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移除气体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许多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诸如内科医师或放射科医师的医疗从业者对患者注入流体。近年来,已经开发了注入器致动的注射器和动力注入器以用于流体的加压注入,从而用于诸如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象(MRI)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诸如造影剂的流体可以被用于在成像过程期间高亮某些内部器官或身体部位。与此同时,生理盐水或相似的冲洗剂可以被用于确保造影剂的团剂(bolus)的完全注入。
当抽吸流体(诸如以上所述的那些)到流体注入器系统中时,空气或气体泡可能粘附到系统的内表面。在常规条件下,可能难以在注入之前移除这些空气泡。典型地,空气的量足够小,且如果注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将不会带来问题。然而,存在即使少量注入空气也可能有害的实例。例如,在血管造影术过程期间注入空气到静脉或动脉中可能导致空气栓塞。即使少量的空气(可能不会带来空气栓塞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成像伪影,这可能劣化成像过程的诊断效力。另外,流体注入器系统中存在空气可能导致瞬时流体动态,诸如系统中的流率或压力上的改变。流体注入器系统中的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其他复杂性,诸如不精确量的流体被递送到患者。流体注入器系统内存在空气泡还可能导致患者或技术人员对注入具有负面感觉。因此,从流体注入器系统移除空气可以不仅对注入过程本身有利,而且还对患者对过程的感觉有利。
发明内容
鉴于注入空气到患者体内的缺点,本领域中存在改善从流体注入器系统的流体储器中的流体移除气体的方法。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从流体注入器系统的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移除气体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流体注入器系统包括配置为改变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内部容积的至少一个致动器、具有至少一个内部表面且限定内部容积的至少一个流体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编程或配置为驱动致动器以用来自流体源的流体至少部分地填充至少一个流体储器,驱动致动器以在内部容积内产生至少部分真空,从而驱逐粘附到至少一个内部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气体泡,并且使一个或多个气体泡合并为合并气泡,并且驱动致动器以从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排出合并气泡。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编程或配置为,在驱动致动器以在内部容积内产生至少部分真空之前,关闭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以流体隔离内部容积。根据某些方面,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编程或配置为,在关闭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之后,驱动致动器以加压合并气泡。根据一些方面,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编程或配置为,在驱动致动器以从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排出合并气泡之前,打开至少一个流体储器的出口以在内部容积与流体源和流体出口通路中的一者之间提供流体连通。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编程或配置为在至少一个内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振动、振荡或提供冲击力以驱逐一个或多个气体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未经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9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加热系统和加热器
- 下一篇:正形碳膜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