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束轮廓变换器、导管装置以及激光烧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8556.0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6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岩间真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A61B18/24;G02B6/32;G02B6/34;G02B6/42;H01S3/00;H01S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肖茂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束 轮廓 变换器 导管 装置 以及 激光 烧灼 | ||
以利用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对激光的光束轮廓进行变换为目的,而具备:第一光纤,其将进行了导波的光从第一端面输出;以及第二光纤,其是将光输入第二端面并对光进行导波的多模光纤,第二光纤的纤芯径大于第一光纤的第一端面处的纤芯径,从第一端面输出的光在与第二光纤的光轴分开的位置,沿相对于第二端面倾斜的方向向第二端面的纤芯部输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束轮廓变换器、导管装置以及激光烧灼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将插入有光纤的导管向患者的体内插入而进行治疗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例如用于激光烧灼装置。激光烧灼装置例如将导管插入患者的体内,并从光纤的前端输出烧灼用的激光而朝向患部等对象部位照射,从而进行治疗。需要说明的是,激光烧灼装置有时也为了将激光向患者的表皮照射而使用。
对于烧灼用的激光的光束轮廓而言,有时顶帽形状比具有尖锐峰值的高斯形状优选。光束轮廓为顶帽形状的激光与高斯形状的激光相比,例如不会对对象部位沿深度方向施加过度的光能,并且能够均匀地对更广面积施加光能。公开了将激光的光束轮廓变换为顶帽形状的各种技术(专利文献1~5)。像这样对光束轮廓进行变换也被称作均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35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051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88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4-503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7-173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4的技术为了变换为顶帽形状而使用特殊的光纤或者需要追加的特殊的光学元件,因此并不是简单的结构。另外,专利文献5的技术使激光的光轴倾斜地向用于变换为顶帽形状的光纤的光轴输入,但光束轮廓的变换不一定高效,为了进行充分的变换,对于该光纤来说需要一定程度的长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对激光的光束轮廓进行变换的光束轮廓变换器、导管装置以及激光烧灼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束轮廓变换器具备:第一光纤,其将进行了导波的光从第一端面输出;以及第二光纤,其是将所述光输入第二端面并对所述光进行导波的多模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径大于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第一端面处的纤芯径,从所述第一端面输出的所述光在与所述第二光纤的光轴分开的位置,沿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倾斜的方向向所述第二端面的纤芯部输入。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束轮廓变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不平行。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束轮廓变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光纤的所述第二端面熔接,在熔接面上所述第一光纤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光纤的光轴分开并且相互倾斜。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束轮廓变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光纤的光轴倾斜,或者所述第二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光纤的光轴倾斜。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光束轮廓变换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轮廓变换器具备使所述光发生折射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光纤的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8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状带锯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下一篇:对于智能建筑物的满意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