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的薄板坯铸造中使用的连续铸造用设备及连续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7801.6 | 申请日: | 2019-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6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宽;山本华乃子;高山拓也;池田圭太;伊藤悠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1/115 | 分类号: | B22D11/11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铸造 使用 连续 设备 方法 | ||
用于该薄板坯铸造的连续铸造用设备具有钢水铸造用的铸模、向铸模内供给钢水的浸渍喷嘴、和能够在铸模内的钢水表面处赋予回转流的电磁搅拌装置;调整长边壁的铜板的厚度DCu(mm)、铸坯的厚度T(mm)、电磁搅拌装置的频率f(Hz)、钢水的电导率σ(S/m)及长边壁的铜板的电导率σCu(S/m),以满足下述(1)-a式、(1)-b式。DCu√(2/σCuωμ)(1)-a;√(1/2σωμ)T(1)-b。这里,ω=2πf:角速度(rad/sec),μ=4π×10-7:真空的透磁率(N/A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的薄板坯铸造中使用的连续铸造用设备及连续铸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7日在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0946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有铸造板坯厚为40~150mm、进而为40~100mm的薄板坯(薄铸坯)的薄板坯铸造方法。被铸造出的薄板坯在被加热后,被用4级至7级左右的小规模的轧机轧制。采用作为用于薄板坯铸造的连续铸造铸模而使用漏斗状铸模(漏斗型铸模)的方法和使用矩形的平行铸模的方法。在薄板坯的连续铸造中,需要通过高速铸造来确保生产性,在工业上能够进行5~6m/分钟、最高10m/分钟的高速铸造(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薄板坯铸造中,如上述那样铸造厚度通常较薄为150mm以下、进而100mm以下,另一方面铸造宽度是1.5m左右,纵横比高。并且,由于铸造速度为5m/分钟是高速铸造,所以生产量(throughput、生产能力)也较高。除此以外,为了使向铸模的钢水注液变得容易,使用漏斗状铸模的情况较多,铸模内流动更复杂化。因此,为了将喷嘴喷出流制动,还提出了将电磁铁配置在铸模长边上而将流动制动的方法(电磁制动器)(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不是薄板坯铸造的通常的板坯连续铸造中,以液面附近的钢水温度均匀化、凝固均匀化、以及防止夹杂物向凝固壳的捕捉为目的,使用铸模内电磁搅拌装置。在使用电磁搅拌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在铸模内的水平截面内稳定形成钢水的回转流。所以,以往关于电磁搅拌装置与液面的位置关系、电磁搅拌装置与从中间包(tundish)向铸模内供给钢水的浸渍喷嘴喷出孔的位置关系、从喷嘴喷出的钢水的流速与搅拌流速的关系,公开了各种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浸渍喷嘴喷出孔中的磁通密度是电磁搅拌装置的最大磁通密度的50%以下的位置处设置浸渍喷嘴喷出孔的方法。
在薄板坯铸造中,即使在相同的目的下,可以说优选的是只要能够在液面附近在C截面内赋予回转流,则能实现液面附近的钢水温度均匀化、凝固均匀化、以及防止夹杂物向凝固壳的捕捉。但是,在薄板坯铸造中,没有使用在通常的板坯连续铸造中使用的铸模内电磁搅拌。考虑这是因为:由于铸模厚度较薄,设想回转流的形成较困难;为了高速铸造而已经在凝固壳前表面被赋予了充分的流动,如果再在液面附近赋予回转流,则铸模内流动复杂化,并不优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471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4720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第5版钢铁概览第1卷制铁/制钢第454~456页
非专利文献2:冈野忍等著“铁和钢”61(1975),2982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7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及片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基于M叶片变换的减小结构振动的转子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