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2569.7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5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久永彻;菅谷大辅;五十岚智行;下野园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瑞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1N3/28;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许伟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净化 装置 | ||
一种排气净化装置(10),其在位于废气(G)的入口侧的入口侧法兰(11)和位于出口侧的出口侧法兰(12)之间具有催化转化器(20),其中,催化转化器(20)包括:外筒(30),其上游端部(31)熔接于入口侧法兰(11)的废气入口(11a),而下游端部(32)熔接于出口侧法兰(12)的废气出口(12a);以及内筒(40),其上游端部(41)无间隙地保持于外筒(30)的上游侧,下游端部(42)被配置为与外筒(30)的下游侧具有间隙(T),在内部收容有用于净化废气(G)的催化剂载体(21),在内筒(40)的下游端部(42)形成与外筒(30)具有间隙(T)的开口端(43),从废气入口(11a)流入的废气(G)在从内筒(40)的开口端(43)向外筒(30)与内筒(40)之间的上游侧对流,从而形成基于废气(G)的气体层(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汽车的排气通路的排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排气净化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具备:内筒;以及设置于该内筒的外周的外筒,内筒和外筒分别在一方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端部处以圆周状熔接,在一方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端部之间内筒的外周面和外筒的内周面隔开而形成空隙,该空隙为构成空气层的绝热排气流通管,并且,筒部内收容有排气净化体(催化剂载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13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排气净化装置中,用于保持收容有催化剂载体的内筒的外筒与外部空气接触,因此会积极地进行热交换而迅速冷却。此外,若催化剂载体的温度下降,则无法净化废气,因此,为了维持催化剂载体的温度而需要使发动机工作,而使发动机工作会导致耗油量增加、排放增多。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催化剂载体进行保温的排气净化装置。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发明的排气净化装置,其具有供废气流入的催化转化器,其中,催化转化器包括:外筒,其具有成为废气的入口的上游端部和成为废气的出口的下游端部;以及内筒,其上游端部无间隙地保持于外筒内的上游侧,下游端部被配置为与外筒内的下游侧具有规定的间隙,在内部收容有用于净化废气的催化剂载体,从外筒的上游端部流入内筒的内部并从所述内筒的下游端部排出的废气在从所述规定的间隙向外筒与内筒之间的上游侧对流,从而形成基于废气的气体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废气从下游侧流入于中空双重管结构的外筒和内筒之间而形成气体层,因此能够对催化剂载体进行保温。此外,能够实现内筒的薄壁化,由此,由于降低了热容量,因此能够提高起燃(light-off)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沿图1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的(a)为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图4的(b)为变形例的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图5的(a)为示出上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密封垫的接缝部的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的(b)为示出该密封垫的接缝部的接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的(a)为示出上述密封垫的其他示例的接缝部的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的(b)为示出该密封垫的接缝部的接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的(a)为示出上述密封垫的另一示例的接缝部的接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的(b)为示出该密封垫的接缝部的接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瑞利株式会社,未经马瑞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2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