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31703.1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6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加茂博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2/34;H01M4/13;H01M4/13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其具备:包含正极集电体(11)和位于所述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正极(1)、包含负极集电体(31)和位于所述负极集电体(31)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2)的负极(3)、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电解质、位于所述正极(1)和所述负极(3)之间的隔膜(2)、以及位于所述正极(1)和所述负极(3)的任一者或两者的表面的粒子层(4),其中,所述粒子层(4)中包含的粒子的比表面积A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12)中包含的粒子的比表面积B的比例即A/B大于0.2并且低于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8年3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5819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相比于铅蓄电池、镍氢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电动势较高这样的特征。因此,广泛用作小型、要求轻量化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锂盐而得的非水电解液作为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成为了主流。
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外部包装体内例如具有:在正极集电体上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在负极集电体上设置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非水电解液。
存在电极的表面具有多孔质绝缘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在正极的表面具备厚度2μm的粒子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粒子层包含无机粒子、聚羧酸盐、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设置在正极表面的粒子层,作为捕捉由正极中的反应而生成的非水电解质的分解物、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的元素(锂以外的元素)的过滤器而发挥功能。因此,通过具有所述粒子层,能够防止所述分解物或锂以外的元素析出至负极表面、隔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35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探讨后发现了,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在电极的表面设置粒子层时,存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机械性强度较低,循环特性较差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在电极的表面具有粒子层,并且机械性强度较高、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方式。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包含正极集电体和位于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位于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包含锂离子的非水电解质、位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位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任一者或两者的表面的粒子层,其中,所述粒子层中包含的粒子的比表面积A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粒子的比表面积B的比例即A/B大于0.2并且低于1.5。
[2]、根据[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粒子层包含无机粒子。
[3]、根据[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为选自氧化镁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铝粒子、氧化硅粒子和磷酸锂粒子中的至少1种。
[4]、根据[2]或[3]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3μm以下。
[5]、根据[1]~[4]的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粒子层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1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