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钩耦接结构和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3145.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6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金相珍;张宰荣;孙荣洙;李永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耦接 结构 使用 电池组 壳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钩耦接结构和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设置有钩结构的结构体的钩耦接结构和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钩耦接结构和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设置有钩结构的结构体的钩耦接结构以及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背景技术
各种手段被用于将注塑产品彼此耦接。例如,通过使用螺钉将组件彼此耦接,或者通过使用与组件本身集成在一起的钩子和锁定突起将组件彼此耦接。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钩耦接结构的侧视图。
参照图1,根据现有技术典型地提供的钩耦接结构包括:第一结构10,其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并布置为下部部件;和第二结构20,其布置在第一结构10上方并具有与第一结构10相对应的形状。
第一结构10包括从侧壁部内侧的预定区域向外突出的锁定突起11,第二结构20包括钩部21,钩部21包括主体21_1和突出部21_2。主体21_1设置在与锁定突起11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从第二结构20向下延伸,突出部21_2从主体21_1延伸并且朝锁定突起11突出。
通常,钩部21可弹性变形预定量。当第一结构10的锁定突起11和第二结构20的突出部21_2彼此耦接时,在钩部21通过锁定突起11向后移动,弹性变形一定量,然后恢复时,突出部21_2被锁定在锁定突起11中以耦接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钩耦接结构中,当在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彼此耦接之后整个结构受到冲击时,钩部21向后移动并与锁定突起11分离。结果,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会断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用于支撑钩部的结构。这将在图2中详细描述。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通过改进钩耦接结构而获得的另一钩耦接结构的侧视图。
参照图2,另一钩耦接结构包括布置为下部部件的第一结构30和布置在第一结构30上方并具有与第一结构30相对应的形状的第二结构40。当应用于电池组时,第一结构可用作下壳体,第二结构可用作上壳体。
在第一结构30中,锁定突起31从侧壁部内侧的预定区域向外突出,支撑件32从第一结构30向上延伸并且与锁定突起31隔开预定间隔。
在第二结构40中,钩部41包括:主体41_1,其设置在锁定突起31与支撑件32之间且从第二结构40向下延伸;以及突出部41_2,其从主体41_1延伸并朝向锁定突起31突出。
钩部41和支撑件32可以弹性变形预定量,并且当第一结构30和第二结构40彼此耦接时,钩部41插入在锁定突起31和支撑件32之间。因此,当钩部41插入时,在钩部41和支撑件32弹性变形一定量,然后恢复时,突出部41_2被锁定在锁定突起31中以耦接第一结构30和第二结构40。
不同于根据现有技术的钩耦接结构,由于上述结构包括支撑件32,因此即使在第一结构30和第二结构40彼此耦接之后整个结构受到冲击时,第一结构30和第二结构40也不会彼此分离。
近来,减小各种结构体的尺寸已经成为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主要问题。然而,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另外需要支撑件32,因此钩耦接结构的结构复杂,并且空间利用率劣化。
因此,需要开发用于具有提高的空间利用率的钩耦接结构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件)
JP1996-028209B
JP6301893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减小结构体的尺寸的钩耦接结构以及使用该钩耦接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3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