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22734.0 | 申请日: | 201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河北晃宏;小笠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H01M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 ||
作为实施方式的1个例子的构成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具有0.9m2/g以下的BET比表面积。在一次颗粒的表面存在相对于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总质量为0.3~2.5%的碳酸锂、0.35%以下的氢氧化锂和2~200ppm的氮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含有Ni、Co、Mn等的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改良该复合氧化物,可以提高充放电效率等电池性能。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颗粒表面存在选自Al、Ti及Zr中的至少1种元素、LiOH和Li2CO3的复合氧化物。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该复合氧化物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延长电池的寿命,并且能够在维持充放电效率的同时提高低温输出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035852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改善循环特性、抑制伴随充放电的容量下降是重要课题。专利文献1中虽然记载了电池寿命延长,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循环特性尚有改良的余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上述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二次颗粒,具有0.9m2/g以下的BET比表面积,在上述一次颗粒的表面存在相对于上述含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总质量为0.3~2.5%的碳酸锂、0.35%以下的氢氧化锂和2~200ppm的氮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具有包含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复合材料层。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该正极、负极、分隔件和非水电解质。
根据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能够改善循环特性,抑制伴随充放电的容量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抑制伴随充放电的容量下降是重要课题。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BET比表面积为0.9m2/g以下且在一次颗粒的表面存在0.3~2.5%的碳酸锂、0.35%以下的氢氧化锂和2~200ppm的氮化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能够显著改善循环特性,抑制伴随充放电的容量下降。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给出卷绕型电极体14收纳于圆筒形电池壳体中的圆筒形电池的示例,电极体不仅限于卷绕型,也可以为多个正极和多个负极夹着分隔件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型。另外,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为具备方形金属制壳体的方形电池、具备硬币形金属制壳体的硬币形电池等,也可以为具备由包含金属层和树脂层的层压片构成的外壳体的层压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数值(A)~数值(B)的记载是指数值(A)以上且数值(B)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22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对准电缆传感器
- 下一篇:层压构建材料和用于生产层压构建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