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电缆、线束及光纤电缆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9005.X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森中刚;石角彰规;木原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5/1065 | 分类号: | C03C25/1065;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陈彦;孔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电缆 制造 方法 | ||
一种光纤电缆,是具有光纤、以及在上述光纤的外周以被覆内层、被覆外层的顺序形成为同心圆状的至少2层以上的被覆层的光纤电缆,构成被覆内层的材料由氧透过率2.0cc·20μm/(m2·天·atm)以下的树脂材料构成,构成被覆外层的材料包含选自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和结构中不含氯原子的氟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在将光纤的外径设为A(μm),将光纤电缆的外径设为B(μm),将被覆外层的厚度设为c(μm)时,满足下述通式(i)和(ii)。900≤A≤1100(i)0.40≤2×c/(B‑A)≤0.70(i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电缆、线束以及光纤电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在通信、传感、照明、装饰、显示等广泛的用途中使用。光纤中,与玻璃系光纤相比,具有在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透明性高的树脂的芯上,由与芯相比低折射且透明性高的树脂被覆芯的外周的结构的塑料光纤,具有实现系统整体的轻量化,加工性、柔软性优异等优点。
此外,近年来,塑料光纤伴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可传输距离和耐热性提高,在汽车、铁路和航空器内等移动体内通信用途、工厂内的OA/传感用途中正在得以使用。在上述用途中,要求即使在105℃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损耗也不会显著增加,即要求105℃长期耐热性优异的光纤。
通常,光纤以光纤单体来使用的情况少,为了赋予耐热性、机械特性、阻燃性、识别性等,以在光纤上被覆热塑性树脂等作为被覆层的光纤电缆的方式来使用。
在汽车、铁路等移动体内通信用途中所使用的光纤电缆在被覆层的内侧,设置有用于赋予耐热性的被覆层(以下,称为“内侧被覆层”。),在该被覆层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赋予机械特性、阻燃性、识别性、此外耐热性等的被覆层(以下,称为“外侧被覆层”。)。
进一步,在汽车、铁路等移动体内配设光纤电缆的情况下,大多以将2种以上的光纤电缆捆扎而成的线束的形态或者以将光纤电缆与电线、电线电缆捆扎而成的线束的形态来敷设。
然而,存在如下课题:在将光纤电缆与被覆层包含氯乙烯系树脂的其他电缆捆扎的状态下、将光纤电缆与其他电缆利用包含氯乙烯系树脂的带进行捆扎的状态下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氯乙烯系树脂中的增塑剂转移至光纤电缆的被覆层,被覆层产生龟裂,或转移至光纤而损害光学特性。即,要求对于氯乙烯系树脂中的增塑剂的耐性优异的光纤电缆。作为氯乙烯系树脂中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系、己二酸系、磷酸系、偏苯三甲酸系、环氧系、脂肪族二元酸系等众多种类,作为主要的增塑剂,可举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邻苯二甲酸系的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偏苯三甲酸系的偏苯三甲酸三(2-乙基己基)酯。
此外,在汽车、铁路等移动体内所使用的光纤电缆连接于发送机的光源、接收机的受光体时,将上述外侧被覆层仅剥离必要的长度,在上述内侧被覆层的表面,利用激光熔接法、“铆接”法等方法来安装连接用的插头、套圈。
作为对光纤赋予在100~105℃的高温环境下的长期耐热性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光纤电缆的制造方法,使用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被覆材,将塑料光纤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被覆。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光纤电缆,作为赋予在超过110℃的高温环境下的长期耐热性的方法,使塑料光纤具备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氧屏蔽层,进一步在其外侧具备外层。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光纤电缆,在光纤的外周被覆有由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形成的保护被覆层和由尼龙12形成的光阻挡被覆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7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05524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9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