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微囊的负极及具备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15143.0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伸司;远藤裕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50/414;H01M10/0525;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负极 具备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负极,其是在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面上涂布负极复合材料层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负极复合材料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导电辅助材料、粘结剂、软化点为70℃以上且150℃以下的聚合物粒子、和具有高于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软化点的最大体积膨胀温度的热膨胀性微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软化点低于所述热膨胀性微囊的体积膨胀开始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导电辅助材料为平均粒径为5μm以下且其一次粒径为0.5μm以下的碳粒子,所述粘结剂的平均粒径为0.1~0.3μm,而且,所述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1~5μ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负极复合材料层中,所述导电辅助材料的含量为0.1~3质量%,所述粘结剂与所述聚合物粒子的总含量为0.5~4质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热膨胀性微囊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负极复合材料层中,所述热膨胀性微囊的含量为0.1~4质量%。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热膨胀性微囊是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外壳中封入由具有100℃以下的沸点的烃形成的挥发性膨胀剂而成的。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粘结剂为聚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丙烯酰胺。
9.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正极、隔膜、和锂离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膜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高于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软化点、且低于所述热膨胀性微囊的体积膨胀开始温度。
11.锂离子二次电池,其是伴随着因内部短路而导致的发热从而负极的电阻增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具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导电辅助材料、粘结剂、软化点为70℃以上且150℃以下的聚合物粒子、和具有高于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软化点的体积膨胀开始温度的热膨胀性微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所述负极复合材料层分别包含:在因所述发热而导致所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温度上升至超过所述聚合物粒子的软化点时、用于使所述负极的电阻连续地或阶段性增大所需要的量的所述聚合物粒子和所述热膨胀性微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151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