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对口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930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8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礼武;王冬阳;张仁杰;王兰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平谷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对口 调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焊接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口调整装置,包括定位板、驱动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紧环,夹紧环包括上侧半环、下侧半环和拉紧件,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开口状相对并且铰接设置,在下侧半环靠近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在定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沿平行于夹紧环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通过拉紧件能够将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拉紧限位,驱动件连接在两个夹紧环之间,驱动件能够带动两个下侧半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方便工作人员对两个管道之间的焊接缝进行调节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焊接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对口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施工作业中,需要将多根管道依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成集输管路,在对管道焊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道的焊接质量,首先就得保证管道的对口质量,目前的人工对口方式即采用吊管机与手动外对口器配合,人工操作液压千斤顶或校形螺栓,完成管口的校正、组对和焊缝间隙调整。
现有技术的管道焊接外对口器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970046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对口器包括两个铰接的半圆形的抱箍架,在抱箍架的开合端设有液压顶拉装置,其中一个抱箍架的开合端通过销轴连接有连接片,另一个抱箍架的开合端设有滑道,链接片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穿接于滑道内,液压顶拉装置连接销轴。通过两个抱箍架将管道对合在一起,然后工作人员首先对两个管道进行定位点焊,两个管道初步焊接后,工作人员拆下对口器时,先拧开油阀,使液压顶拉装置泄压,再拆开链接片即可拆卸,从而能够继续对两个管道之间的缝隙进行满焊。
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吊管机对将两管道吊起并且水平放置,工作人员手动调节两个管道进行调节,以使得两个管道的轴向和径向均能够对齐,然后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管道之间留有焊接缝,以便工作人员通过焊枪将两个管道焊接相连,然而工作人员手动调节两个管道之间的轴向距离容易存在误差,因此使得两个管道之间的焊接缝宽度不易精确控制,因此可能会给焊接工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管道对口调整装置,实现了方便工作人员对两个管道之间的焊接缝进行调节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管道对口调整装置,包括定位板、驱动件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紧环,夹紧环包括上侧半环、下侧半环和拉紧件,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开口状相对并且铰接设置,在下侧半环靠近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在定位板上开设有滑槽,滑槽沿平行于夹紧环的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通过拉紧件能够将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拉紧限位,驱动件连接在两个夹紧环之间,驱动件能够带动两个下侧半环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焊接的管道分别放置于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之间,使得两个待焊接管道相对的两个端面以两个夹紧环中心连线的中点处对称设置,通过拉紧件将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拉紧,使得管道被上侧半环和下侧半环抵紧,驱动件带动两个下侧半环相互靠近,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在两个滑槽内滑动,使得两个管道相互靠近,由于两个管道的端部同步移动,由于两个待焊接管道的两个端面初始位置对称且移动距离相同,因此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驱动件即可准确地调节两个管道之间焊接缝的距离,两个管道分别通过两个夹紧环被夹紧定位,工作人员对两个管道之间的焊接缝进行焊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拉紧件包括拉紧液压缸和拉紧框,在上侧半环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拉紧液压缸,拉紧液压缸的缸体沿垂直于夹紧环轴线的方向设置,在下侧半环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拉紧框的一侧边沿与拉紧液压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拉紧框远离拉紧液压缸的一侧边沿能够套设在卡接块的外侧并且与卡接块抵接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9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