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8052.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2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汤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欧能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渗透 检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包括加工台、检测罩以及加工台顶部的机架,加工台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拼接台,拼接台顶部开设有凹槽,拼接台之间通过拼接件连接;机架上设置有输送装置,机架包括立柱和立柱顶部的导轨,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之间的横杆,横杆上设置有竖直的电动缸,电动缸的活动杆底部设置有夹取件;横杆两端和导轨滑动连接,横杆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导轨上设置有和齿轮啮合的齿条;检测罩中设置有输送架和输送辊,输送架一侧设置有检测台,输送架下方设置有横向输送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工件进行有效的输送和定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伤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荧光渗透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一些紧密工件的缺陷,工作原理在于使用在工件表面涂上含有荧光物质的渗透剂,渗透液从铸件表面缺陷开口处渗入工件,清除工件表面多余的荧光液.经清洗后保留在工件缺陷中的渗透液被吸附剂吸附出来。用紫外光源照射工件,使荧光物质产生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在暗室中对照射后的工件表面进行观察,通过显现的荧光图像来判断缺陷的大小、位置及形态。
现有的技术如公告号为CN209673644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渗透槽,包括外槽池以及内槽池,内槽池位于外槽池内部并在内槽池中置有渗透液;内槽池上方一体式成型有倒斗型侧壁且在内槽池顶部覆盖固定有搁板,搁板上放置有工件;外槽池外部的一侧设有抽液泵,抽液泵的入口端与渗透液通过入口管连通,抽液泵的出口端连通出口管,出口管通过转接头连接多个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端部螺纹连接喷淋头并伸至外槽池内部。仅需要采取较少的渗透液就能对大的工件进行检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需要将待加工的工件依次送入到各个槽体中进行清洗、渗透和检测等作业,并且在加工后需要进行检查和下料,缺少较为有序的输送和定位结构,影响到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具有对工件进行有效的输送和定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荧光渗透检测线结构,包括加工台、检测罩以及加工台顶部的机架,加工台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拼接台,拼接台顶部开设有凹槽,拼接台之间通过拼接件连接;机架上设置有输送装置,机架包括立柱和立柱顶部的导轨,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之间的横杆,横杆上设置有竖直的电动缸,电动缸的活动杆底部设置有夹取件;横杆两端和导轨滑动连接,横杆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导轨上设置有和齿轮啮合的齿条;检测罩中设置有输送架和输送辊,输送架一侧设置有检测台,输送架下方设置有横向输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了机架和横杆的结构用于安装电动缸,电动缸带动夹取件用于进行工件的夹取,通过驱动电机和导轨的结构可以实现横杆的水平移动,将工件送入到指定的位置,驱动电机停下之后可以进行对工件的定位,电动缸竖直移动可以将工件送入到拼接台的凹槽中,用于进行清洗和浸泡等加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对工件的输送和定位的效果;之后将工件送入到检测罩中,落入到输送架上并通过输送辊进行输送,移动到检测台附近时,通过横向输送件可以将工件送入到检测台上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电动缸的活动杆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一,夹取件顶部设置有连接块二,连接块一底部连接有插接块,连接块二顶部开设有和插接块配合的插接槽,插接块两侧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中活动安装有连接片,弹簧槽中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槽的槽底和连接片,连接片竖直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水平的按压块和定位块,插接槽两侧开设有和定位块配合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欧能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欧能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8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