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组及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90987.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1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李东昱;闫政涛;陈凡;杨预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振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 | 分类号: | F16F7/10;F16F7/104;F16F7/116;F16F15/03;F16F15/0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宋傲男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吸振器 模组 机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组及机床,包括至少一个吸振器单元及至少一组连接组件。吸振器单元包括吸振器单体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为多面体型,套设在吸振器单体外部,连接结构的任一内壁面与吸振器单体外表面局部接触设置,充分减少吸振器单体与连接结构之间的间隙,使连接结构与吸振器单体间的空间更紧凑,多面体上避开插头的任一表面均可作为连接面,使得任意两个吸振器单体可以通过其各自的连接结构上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吸振器多自由度的组合,且当通过连接面叠加的多个吸振器单体同轴设置时,可在该轴向上成倍提高输出力,结构紧凑,输出力调节仅同向叠加吸振器单体即可,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组及机床。
背景技术
在众多工业领域,机械振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工程问题。吸振器作为一种常用的振动控制手段被广泛应用,而主动式吸振作为吸振器的终极形式,可以最大程度抑制振动。
传统的主动式电磁吸振器安装形式较为单一,应用受到限制。中国专利文献CN102168738A公开了一种六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装置,中提出一种六个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以两两对称的布局与支架的三个垂直方向分别用螺钉固连的方案。其中所述的支架是一个中空的六个十字连结成正方体的金属框架结构。此种结构可以实现通过多个单自由度吸振器组合形成六自由度吸振器,但由于其所述吸振器装在中空的六个十字连结成正方体的金属框架结构上,框架结构占整个设备的大部分体积,造成较大的空间浪费,从而限制其应用。且该吸振装置输出力固定,调节输出力时仅能通过更换吸振器,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吸振装置占用空间大,且无法实时调节输出力。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的电磁式主被动吸振器,包括
至少一个吸振器单元,以及连接吸振器单元的至少一组连接组件;
任一所述吸振器单元包括吸振器单体和连接结构;所述吸振器单体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内;
所述连接结构呈多面体型;所述连接结构上避开所述吸振器单体插头的任一外表面适于作为连接面;
至少两个连接面正对设置,正对的两个连接面垂直于所述吸振器单体的轴线设置。
所述连接结构的任一内壁面与所述吸振器单体的外表面至少局部接触设置。
任一所述连接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安装部;所述连接组件适于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接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转接块跨设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螺栓将所述转接块固定在一个所述连接结构上,所述第二螺栓将所述转接块固定在另一个所述连接结构上。
所述安装部为安装槽;所述转接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均穿过所述连接结构锁止所述转接块。
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对应的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匹配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栓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螺栓设置至少一个。
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面的拐角处。
所述连接面设置下沉式台阶面。
所述连接结构外形呈正多面体。
所述连接结构外形呈正方体。
所述吸振器单体包括:
外壳;
两个盖板,相对设置并罩设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并与所述外壳围成安装腔;
动子,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动子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振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振声(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90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