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角刀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89329.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3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田江松;苏朝阳;黎熠;易亮;覃家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鑫焱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B23B5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浩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许王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角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一种麻花钻,具体地说是一种倒角刀,其包括钻柄和锥形钻头,锥形钻头包括三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钻齿,钻齿包括前刀面和后刀面,前刀面的一侧与后刀面的一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处设有主切削刃;相邻的两个钻齿之间设有齿隙,沿齿隙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与后刀面的另一侧连接的刀锋背,齿隙的另一侧与前刀面的另一侧相连接;刀锋背与前刀面之间形成一夹角,75°≤≤90°,本实用新型具有排屑快、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铣刀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角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件表面使用倒角刀进行切斜进行铣削加工时,钻头的切削部分始终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切屑难以排出,而加工产生的热量又不能及时散发,导致切削去温度很高。一般在其上面开出螺旋槽便于排屑,但多个钻齿的麻花钻,需要开出多个螺旋槽,这样容易导致钻头排屑困难、同时钻头强度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倒角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螺旋槽钻头容易导致排屑困难、强度降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倒角刀,包括钻柄和锥形钻头,所述锥形钻头包括三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钻齿,所述钻齿包括前刀面和后刀面,所述前刀面的一侧与所述后刀面的一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处设有主切削刃;相邻的两个所述钻齿之间设有齿隙;沿所述齿隙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与所述后刀面的另一侧连接的刀锋背,所述齿隙的另一侧与所述前刀面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刀锋背与所述前刀面之间形成一夹角,75°≤≤90°。
优选地,所述前刀面沿着旋转中心轴线延伸呈上窄下宽设计。
优选地,所述前刀面的下部呈圆弧设计。
优选地,所述齿隙宽1mm-1.2mm。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切削刃形成锋角2φ,2φ为90°。
优选地,所述主切削刃上包覆有氮碳化钛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倒角刀的技术效果为:
传统钻头的切削部分其排屑槽深度多为10mm,本实用新型利用钻齿间的齿隙作为排屑槽,排屑槽深度为5mm,正面刀采用上窄下宽设计,增大排屑槽的面积,刀锋背与前刀面之间形成一夹角为75°,降低排屑槽的深度、增大排屑槽宽度,钻削的时候,排屑顺利,且空间充足,散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倒角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倒角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倒角刀,用于现有的工件表面进行孔加工,本实施例中的倒角刀包括包括钻柄 1和锥形钻头3,下面对装饰井盖的各组成部件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鑫焱精密刀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鑫焱精密刀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89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